正文 淺談新時期服務型工會的創建(1 / 2)

淺談新時期服務型工會的創建

公共管理

作者:王晨旭

摘要: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組織,其成立的主要宗旨就是為廣大工人階級服務、維護好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職工隊伍的複雜化,工會組織也需要進行改革和創新,提高服務能力,以適應新時期職工對工作職能的要求。鑒於此,本文對新時期服務型工作的創建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服務型工會 組織建設 服務意識

一、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工會十五大賀詞中指出,新時期我們要繼續加強工作組織建設,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和創新型的工會組織,為廣大職工辦實事、做好事,體現新時期工會組織的新風貌。總書記高屋建瓴的發言為新時期工會組織的發展方向指明了方向。事實上,建設服務型工會不僅是中央的指示,也來自實踐的需求。近年來,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新問題和新情況開始湧現。一方麵現代職工維權意識不斷提高,對工會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傳統的工作方式難以滿足職工群眾的現實需要,增加了工會工作的難度;另一方麵,隨著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入,職工隊伍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國企職工人員不斷下降,第三產業成為容納就業的主要部門,職工隊伍日益複雜化和分散化,職工流動也日趨頻繁。國企改革中各種深藏的矛盾和問題開始湧現,企業利益關係盤根錯節,這些都給工會組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難題。如何在新時期行使好服務的職能,不僅是工會組織,也是全社會值得關注的話題。

二、服務型工會的創建措施

1.提高工會的服務型意識

工會是黨在工人群體中的組織,是職工隊伍的領導者,這是工會組織最大的政治優勢,但也容易滋生一些官僚作風,一些工會工作人員以工人管理者自居,居高臨下的發布命令,不理會職工群眾的疾苦,不解決職工群眾的現實困難,導致工會與職工越來越隔膜,工會職能大大削弱。創建服務型工會必須具備服務型意識,工會工作人員要少下命令、多做指導,要走出辦公室,深入到職工群眾一線,在群眾中進行調查研究,傾聽職工的心聲,多了解職工的真實想法和實際困難,扮演好第一知情人和幫扶人角色,能解決的困難要立馬幫助職工解決,不能解決的要及時上報黨政領導。通過工會的不懈努力,將工會組織建設成為群眾信賴的“職工之家。

2.加強對重點職工的幫扶工作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平穩,職工收入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生活質量得到改善。但與此同時,由於各種原因,依然有大量的零就業家庭、單親職工家庭、低保家庭、重大疾病家庭等困難職工群體需要工會的幫扶。作為工會組織一是要加強日常幫扶工作,幫助一些下崗職工群體進行職業培訓,提高其工作素質和技能。幫助其聯係就業崗位,促進其再就業和創業。針對一些病困職工群體,建立醫療幫扶機製,緩解其看病的經濟壓力。多組織病困職工群體進行體驗,幫助其投保一些重大疾病險。同時對困難職工的家屬也要力所能及的進行照顧,幫助聯係家屬工作,為困難職工女子聯係助學幫扶項目,幫助其完成學業、自立自強。二是要建立節目幫扶機製,利用各種節目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項目。例如“三八節”為單身大齡青年聯係相親機會,“五一”節慰問老職工。“七一”節走訪職工中的黨員家庭,通過節目慰問的機會,不僅對相關群體進行了物質幫扶,也加強了精神交流,融洽了幹群關係,得到職工群體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