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強工會自身建設,提高服務能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服務型工會的建設是個係統的工程,不僅是工會服務意識和服務手段的問題,更是工會自身組織建設的問題。一是擴大工會組織的覆蓋群體。新時期,職工隊伍日益複雜化,各種外資企業、農民工、民營企業職工越來越多,日益成為工人階級的主力軍。我們應該將這部分群體都納入到工會中來,做到哪裏有職工、哪裏就有工會組織。其次,促進工會隊伍有效配置。服務型工會對工會工作人員提出了壓力和挑戰,工會組織要在人員招聘和使用上下功夫,根據崗位的需要采取公開招聘的方式來引進人才,實行全麵的人才聘任製度,采取優勝劣汰、競爭上崗的原則,給予工作人員更多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同時也要對工會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服務職工的意識、素質和技能,逐步實現工會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另外,服務型工會的建設需要落實職工群眾對工會各項工作的監督權,工會的日常經費、幹部選拔都要放在陽光下,接受群眾的監督,努力推進工會工作群眾化、民主化、法製化、
4.創造工會工作的良好環境
新時期,工會組織在密切聯係職工群眾、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等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工會不僅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也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各級黨政機關要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在政策、人員和經費等方麵給工會一定的支持,更好的發揮工會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的作用。胡錦濤同誌曾多次強調,要把更多的資源和手段賦予工會組織,為工會工作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條件。因此,各級黨政要加強對鄉鎮、街道等各級服務型工會組織建設,保護工會的合法權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隨意處置工會的工作機構、人員設置及財產,同時要建立和完善政府與工會間的聯席會議等溝通協調製度。
三、結語
總之,在當前的社會轉型期,職工的價值觀發生顯著變化、維權意識不斷提高、各種矛盾開始湧現,工會組織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形勢和新困難。麵對壓力和挑戰,工會組織要創新工作理念,提高服務意識和手段,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工會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張寶剛:《怎樣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工會》,紅旗出版社 2009 年 4 月
[2]中華全國總工會組織部編:《工會幹部培訓教程》,中國工人出版社 2002 年版
(作者單位: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林南倉礦業分公司;河北 唐山 06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