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析領導幹部應具備的人文素養(1 / 2)

試析領導幹部應具備的人文素養

公共管理

作者:張茹

摘要:領導幹部的人文素養體現在人性和人文兩大方麵,主要包括國學之於修德、哲學之於思辨、情性之於心理、文學之於觀照、史學之於明智和藝術之於情趣等。

關鍵詞:人文素養修德思辨

領導幹部的人文素養,是指領導幹部在人性品格、人文知識、人文氛圍的滋養熏陶下形成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人格模式、道德境界、審美情趣、思維方式、學識才華等精神收獲的總和。

正如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領導幹部的人文素養內容很多,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為本,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體現人文關懷。“人性”方麵的修養主要有性格修養、品質修養、思想修養、興趣修養、心理修養、行為修養、能力修養、策略修養等;“人文”方麵的修養主要有哲學修養、曆史修養、文學修養、美學修養、藝術修養、語言修養、邏輯修養等。

一、國學之於修德

道德是領導幹部的人文素質底線,領導幹部如果突破最低層道德底線,對社會的危害會百害於常人。現實社會中,一些領導幹部有三個失範:言語失範、行為失範、品格失範。這些,極大地影響著領導幹部的形象,因此,要通過人文修養的培育和錘煉,陶冶領導幹部的情操,淨化領導幹部的靈魂,提升領導幹部的文化品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注重思想道德和倫理秩序的修煉與教化,於倫理經典中可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培養健康的道德品格。許多現代人的焦慮、擔憂、多欲等問題,都可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找到解除之法。要修身養性、慎獨自律、成就事業,不可不學傳統文化經典。

二、哲學之於思辨

哲學經典能夠改進思維、把握規律,增加哲學思考和思辨能力。哲學使人思考,直接形成有關世界觀的思想並為其他思想的產生提供直接的思想方法論基礎。不斷加深哲學思維,有助於提高思想素質,提升政治敏銳性,樹立大局觀,加強領導者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說服力。領導者的哲學素養應該比常人更深厚,應透徹精熟辯證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和曆史唯物主義等哲學原理,善於運用原理來解決各種問題。

三、性情之於心理

性格和情緒智力都屬人的心理範疇。三國時劉邵在《人物誌》中寫道: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聖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可見,人的情感追求、人情味的體現和人道精神的培養都是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文的意義在於修身養性,認識情感缺陷,理解體諒他人,可以改變我們的性格,提升我們的情操,提高我們的品位,最終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老子》33章講,“人貴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們了解別人,最多稱得上是個智者,對自己了解才叫“明”。“智”和“明”是兩個層次的。魏晉時王弼解釋這句話就說:“知人者智而已,不若自知者,自知超智矣。”知人容易,難就難在要清楚地認識自己。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大部分人在大多數情況下往往就是這樣,推之於個人如此,推之於整個人類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