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音樂教育領域,可考慮創辦《海峽兩岸音樂教育》期刊,收集兩岸高等音樂教師音樂教學、音樂教育理論研究方麵的論文,促進海峽兩岸音樂教師學術交流。
為建立長期友好的合作關係,海峽兩岸可定期互派代表團,定期交換信息、資料和出版物,同時開展培訓研修、舉辦學術研討會、開發共同研究課題等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
合作創辦網站和刊物,能加強兩岸信息交流,以全方位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及時而充分展現海峽兩岸音樂教育的交流合作成果。
(五)兩岸高校音樂教育與產業交流
綜觀世界,一方麵,文化與經濟的結合日益密切,文化對經濟的推動效果更為明顯;另一方麵,文化的傳播也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產生了更多新的機遇和開拓出更為廣闊的空間。在歐美一些國家,文化產業已成為該國支柱產業,如美國,其文化產業出口額已占其總出口額的30%以上,因此,文化產業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衡量指標,也是世界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而在文化產業中,娛樂產業占有很大比重,音樂則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曆來在中西方娛樂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隨著網絡科技和電信技術的發展,音樂產業產生了革命性的變革,也促成了新媒體TMT(Telecommunications,Media & Technology)產業的誕生和數字音樂的發展。音樂已經超越了藝人、唱片、媒體等傳統產業端,向數字音樂、網絡娛樂和信息影音等多元化的新媒體方向延伸,助推設計、包裝、影視、動漫、演藝等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促進音樂與品牌的整合營銷。成功的企業要將企業的品牌文化傳播給消費者,有著引領潮流作用的音樂無疑是重要元素,因此,音樂與社會和各產業息息相關,相互交融。
兩岸高校音樂教育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音樂藝術人才的培養模式,兩岸高校與行業和產業協會、商會及企業共築交流合作平台,構建兩岸“課堂+舞台+崗位”的工學結合音樂藝術人才培養新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適應能力,培養出能為社會和產業服務的音樂專業實用優秀人才,使兩岸高校音樂教育的成果能在全球化舞台綻放光芒,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結語
海峽兩岸關係和諧發展正翻開新的一頁,為海峽兩岸音樂教育發展帶來了曆史性機遇。我們應抓住契機,以高校音樂教育合作為切入口,推進海峽兩岸音樂教育合作,實現兩岸音樂教育雙贏,與台灣地區音樂教育機構共同譜寫海峽兩岸音樂教育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兩岸高校音樂教育交流合作機製的建立,是為了讓兩岸都成為合作的受益者,從政府到學校,從教師到學生,從課堂到課外,兩岸的音樂教育合作是互惠互利、和諧發展的。兩岸高校均擁有各自優勢,能否實現兩岸教育資源的相互開放和共享,成為兩岸高校音樂教育交流合作急需解決的問題。兩岸高校可以在音樂教育交流合作機製下商討解決方案,製定切實可行的路線圖、計劃,逐步推動兩岸音樂教育交流合作,通過兩岸高校的有效溝通和共同努力,為兩岸高校音樂教育交流合作創造有利氛圍和條件。
海峽兩岸高校音樂教育的交流和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集思廣益,不斷提出新的看法和思路,在兩岸高校音樂教育交流合作機製下,增進兩岸的互信和了解,互相取長補短,提升高校音樂教育水平,攜手共建兩岸產學研結合的合作平台,為兩岸文化產業培養更多有用人才。
(注:本文為廣東高等教育學會“第八屆海峽兩岸高等教育論壇”參會論文)
參考文獻:
[1]房晉.先行先試:拓展對台交流——加強閩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思考[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2]馮增俊.走向新紀元的粵港澳台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賀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