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美育中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學術論壇
作者:王宇婧
【內容摘要】在當前多元文化發展的背景下,為數不少的大學生都表現出了一種缺乏民族自豪感的傾向。音樂美育作為美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讓學生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和為世界所做出的貢獻,對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培養有著獨到的功效。文章對音樂美育中的民族音樂教育和世界音樂教育及音樂家的事跡進行深入了解,就其對大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培養進行初步分析。
【關鍵詞】音樂美育 民族自豪感 培養分析
民族自豪感是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悠久曆史、光榮傳統、優秀品德及對人類文明的貢獻等感到光榮的一種深厚情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麵對世界範圍內的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如何利用先進文化的手段提高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責任感,增強其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自然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音樂美育,指音樂審美教育,是通過音樂教育來實現的,通過對音樂作品演唱、演奏、欣賞等教學活動,把受教育者帶進一個真、善、美的廣闊藝術天地。筆者認為,音樂美育對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培養有著獨到的功效。
一、民族音樂美育在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中的作用
民族音樂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以其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類型,以及獨特的審美品格屹立於世界的東方。長期以來,民族教育的開展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收到的教育效果卻不明顯,音樂美育則不同。音樂美育具有審美性和藝術性的特征,能夠以一種潛移默化的形式,讓學生在不自覺中接受教育,樹立起一種民族自豪感。
在民族音樂美育中,我們主要可以通過知識講解、作品欣賞、音樂活動等形式,激發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知識講解方麵,可以從民族音樂曆史、民族樂器的類別等方麵入手。拿民族音樂史來說,中國的音樂曆史早於西方,早在7000多年前,我國就出現了能夠吹奏音階的樂器。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又出現了絲弦樂器,同時,周代的曾侯乙墓編鍾更是讓世界震驚。此後,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一路走來:兩漢三國時期的宮廷音樂,南北朝時期的民間音樂,隋唐時期宮廷音樂和民間音樂並行發展。到了宋代之後,又出現了專門的詞曲創作。明清時期,各種歌舞、說唱音樂、宗教音樂和器樂更是有了成熟的發展,各種音樂理論著作層出不窮。通過對這些民族音樂曆史的回顧和了解,讓學生認識到民族音樂的價值和其在世界上的地位,改變過去的“唯西方音樂論”的不正確認識,使其逐漸樹立起一種民族自豪感。在音樂鑒賞方麵,通過對一些民族音樂的鑒賞,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內涵,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在欣賞這些作品時,教師應對創作者的生平和作品表達的主要含義進行講解。如對《十麵埋伏》的鑒賞,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描寫的是劉邦和項羽兩軍決戰時候的場景,有了這個大概的介紹之後,學生再對作品進行鑒賞,就能夠加深其對作品的更多體驗。當學生覺得作品確實淋漓盡致、氣勢宏偉地展現出曲目所要表現的場麵的時候,他們自然會對作品產生一種認同,這種認同正是其民族自豪感產生的基礎。此外,在鑒賞的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表演。很多學生都會唱自己家鄉的一些民歌,這就可以舉辦一個“民歌彙”活動,製定好比賽規則和獎項等,最終的結果不重要,而是給學生製造一種親身表演民族音樂的機會。通過知識講述、音樂鑒賞和音樂活動三種形式,能夠讓學生認知、感受和體驗民族音樂,並充分激發起他們對民族音樂的認同,從而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二、把世界音樂美育作為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的方法
音樂美育的一個重要形式就是通過音樂知識學習和音樂作品鑒賞來進行審美教育。其中的一個重點就是讓學生了解其所學到的音樂知識和音樂作品的價值。具體到音樂美育中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培養,可以通過對比、列舉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民族音樂的價值。受到曆史原因的影響,多數學生認為西方音樂要強於中國音樂,對此,教師可以多向學生介紹一些中國音樂對世界音樂的影響和貢獻等,介紹的內容不必十分有條理,可以將其穿插在整個音樂美育過程中。如講到巴赫,可以提到其《平均率鋼琴曲集》成為全世界近代音樂的經典。然而,十二平均率的最早發明者是我國明代的朱載堉,這比巴赫的相關研究早了近兩個世紀。講到德彪西時,可以講其鋼琴作品中有著明顯的東方音樂風格,德彪西曾坦言自己是受到了中國五聲調式的影響,對包含中國音樂在內的東方音樂十分推崇。講到歌劇,可以講普契尼的經典之作《圖蘭朵》中,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而流傳。這一曲目,從奧地利唱到蘇聯,再到印尼、波蘭、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唱遍了世界各地,甚至連雅典奧運會的閉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都再次響起,讓全世界的觀眾為之傾倒。講到鋼琴,教師可以從一些中國鋼琴演奏家,如李雲迪、郎朗等學生比較熟悉和喜歡的青年演奏家分析開始,這些演奏家都是在國際上獲得過大獎,多數學生隻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雖然熟悉這些演奏家,卻不知道他們具體獲得的是什麼樣的獎項,其獎項有怎樣的價值和意義。對此,教師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說明。例如,講到鋼琴演奏家李雲迪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他曾代表中國參加素有“鋼琴奧運”之稱的肖邦國際鋼琴大賽並一舉奪冠,成為該項賽事史上最年輕的冠軍得主,同時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音樂家。講到郎朗時,告訴學生他曾獲得德國第四屆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並獲傑出藝術成就獎,1995年,郎朗13歲時就獲得了第二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青年音樂家比賽第一名。通過對這些演奏家成就的說明,讓學生認識到即使是在西方樂器的演奏中,中華民族音樂和演奏家也都是傑出、當仁不讓的。講到民歌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在近年,宋祖英、譚晶等民族歌唱家先後在最負盛名的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音樂會,當外國聽眾用並不熟練的中文演唱著中國的民歌時,中國音樂對世界音樂的影響可見一斑。因此,對中國音樂家所取得的成就的介紹等, 可以逐步讓學生樹立起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