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音樂美育中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2 / 2)

三、用音樂家的民族自豪感作為音樂美育感染學生的手段

音樂美育中一個重要的素材就是音樂家本身,能夠創作出富含民族精神作品的音樂家,一定是具有民族自豪感的。世界上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悠久和燦爛的文化,民族自豪感也是全世界人民所共有的。鋼琴詩人肖邦的4部鋼琴敘事曲,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內容上,都從民族傳統文化中汲取了營養,采用民族傳統的藝術形式創作,從而集中體現了波蘭人民的民族生活、民族氣質和民族情感,體現出肖邦作為一個波蘭人的自豪。肖邦熱愛自己的祖國波蘭,在他的祖國遭到侵略的時候,他隻有無奈地離開,而這對於肖邦來說是一種莫大的痛苦。他唯有拿起手中的筆,將這種壯誌難酬寫到一個個音符之中。不管在外的生活如何顛沛流離,肖邦“思歸”情感始終沒有過動搖,即便是客死他鄉,也不忘囑咐家人,要將他的心髒帶回祖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伴隨著這位鋼琴詩人一生。此外,莫紮特、斯美塔那等世界著名音樂家,他們的創作或是大量使用本民族的音樂素材,或是作品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或是創作者本身表現出堅貞的民族氣節等,這些音樂家的真實事跡,能給人以深刻的啟示。通過對這些知識的了解,讓學生感到,即便是非常有成就的音樂家,其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始終伴隨其一生,讓這種榜樣的力量去帶動學生。

綜上所述,民族自豪感是一個民族自立自強的基礎,新世紀初的《音樂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要通過音樂審美教育,逐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華民族不但有著悠久的音樂文化和豐富的音樂作品,同時對世界音樂文化的發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音樂美育能夠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潤物細無聲般地將這些知識傳遞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這種更加直接的、特殊的“功效”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比擬的。所以,新時期,世界文化的發展將會更加多元,廣大音樂教師應認識到音樂美育對學生民族自豪感的特殊作用,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作為中華兒女和炎黃子孫的驕傲和自豪。

(注:本文係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音樂美育對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2D060)

參考文獻:

[1]王強.理工院校的藝術教育與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J].藝術與哲學,2005(9).

[2]黃立凡.從500份調查問卷談提高大學生音樂素質的必要性[J].人民音樂,1999(5).

作者單位:大慶師範學院藝術學院

(責任編輯:賀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