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聲樂教材更適合音樂專業學生的發展(1 / 2)

讓聲樂教材更適合音樂專業學生的發展

學術論壇

作者:陳新平

【內容摘要】聲樂教材的改革是依據音樂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來對教材進行完善,以便教材更適合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其主要是為了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新型音樂人才。教材的設計、構思、編撰等如何更加合理,如何使教材內容更加科學、完整,是值得我們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聲樂教材 音樂專業 教材改革

教材體現了教學內容和思想,是實現教學目標,從事教學活動重要的工具及“物質基礎”。目前的聲樂教學中,教材不能順應音樂教育的發展,與培養新型音樂人才的觀念大相徑庭,教材編撰一直依照傳統聲樂教學的定式思維方式,未實現與時俱進。①新形勢下聲樂教材改革需要增強聲樂學科的專業性和深度,使之更符合培養新型音樂人才的發展目標。

一、聲樂教學教材存在不足之處

(一)重視演唱教材,忽視基礎理論教材

聲樂基礎理論教學作為聲樂演唱實踐基礎,是聲樂教學中重要的一環。②教材設置中忽視基礎理論教材的設計,學生不了解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對於培養聲樂人才會產生嚴重的影響,不利於聲樂教學的發展。

(二)選擇教材作品難度較高

聲樂教學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學習聲樂專業的學生必須掌握良好的聲樂輔導能力,近年出版的聲樂教材在選擇曲目時難度較大,選擇的風格、標準、難易程度與專業聲樂教材差不多,但沒有考慮高校招生實際情況③。大部分聲樂學院學生音樂素養不高,專業知識匱乏,在編寫教材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好高騖遠的教材難以培養合格的音樂人才,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三)聲樂教材形式較單一

目前聲樂教材隻有聲樂作品一種單一的形式,沒有出現配套的理論教材和聲響教材,教材質量急需改革,教材編撰要依據學生的特點。

(四)聲樂教材發展緩慢

聲樂教學教材發展緩慢,教材編寫未能做到與時俱進,導致教材老舊,教學思想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教材編寫不科學,沒有針對性。

二、聲樂教材改革探析

(一)教材應突出實用性

聲樂教材應符合音樂專業培養目標,教材應具有趣味性、實用性、綜合性、教育性及係統性。聲樂教材需要包括與聲樂相關的多元化內容,重視能力培養,選編歌曲應依據教材編排布局,掌握歌曲難度及作品題材風格;對每首歌唱曲目配置相關的作品介紹、演唱提示及藝術要求、注釋等;闡述曲目的聲樂理論常識、嗓音發聲練習及教學方式等。教材應該配有教學基礎、生理心理基礎、表演基礎等方麵的闡述,選取上避免盲目選擇,最好讓學生依據自身的條件有針對性地選擇符合教學大綱的曲目。教材不應該是歌曲數量、曲譜的堆積、複製。

(二)教材應選擇合適的曲目

教材應該選擇與學生學習程度相符合的內容,選擇曲目及聲樂作品還要與學生聲種相符合,針對學生條件和實際情況選擇符合大綱要求的作品。避免選擇高難度的聲樂作品,基於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曲目,既要注重聲樂技術基礎的訓練,還應該考慮一些音域較為廣闊、曲式結構稍微有些複雜的曲目。教材應區分聲樂技巧難度問題,如對聲音位置的把握、歌曲音域、音色的控製、氣息的控製及作品力度等。所以教材的編撰應該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使學生個人演唱能力得到循序漸進的提升,不斷深化個人藝術修養及文化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