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升教材的傳統文化意識
聲樂教材內容應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各具特色。優秀的聲樂教材需體現聲音訓練、文化教育及藝術審美功能。設計聲樂教材內容應該有必唱曲目、欣賞曲目及瀏覽曲目三部分④,並注重中西教材的搭配應用,對傳統文化意識進行革新。聲樂教學其實也是藝術修養及文化知識教育課程,在教材中應該體現民族文化及民族唱法特點。
(四)教材應體現係統性和多元性
聲樂教學是為了培養更多新型音樂人才,這樣的音樂人才應具備聲樂知識、演唱能力及表演素質。聲樂教材應該包羅各種類型、風格的作品,如國外著名的音樂劇,古代歌曲、歌劇,近現代創作曲目,流行歌曲,地方戲曲及民歌等,還可以包括一些表演唱作品、合唱及重唱等。教材內容應豐富,教師可利用這些聲部齊全、風格迥異、種類繁多的聲樂作品引導學生進行作品曲目分析,清晰認識、理解各種作品風格。學生能夠演唱的,便於實現教學目的;如不能演唱,則盡可能地讓學生了解演唱風格。
聲樂教材應該突破唱法框框,實現合唱、重唱和獨唱共存,吸收多民族、多國家優秀曲目納入教材。教材選擇不但要包括學生必唱曲目,還應該針對一些學生補充選唱曲目等,讓教學更加靈活、統一。聲樂教學是為了綜合培養學生能力,注重學生科學性研究方法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升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⑤。學生學習聲樂,累積大量學科知識,並且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個人音樂理解能力、鑒賞能力、表現能力等,促進學生成為全麵、綜合型音樂人才。
(五)體現時代感和先進性
教材老舊、內容缺乏創新意識,不但教師會感覺重複教學沒有新意,還會讓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不能與現代聲樂教學目標接軌。聲樂教材選曲應該結合時尚經典,和學生的生活貼近,時代感強烈,青年人喜歡流行、RAP、搖滾、通俗、藍調等歌曲,應在教材中適當地進行介紹、采納。
結語
聲樂教材是學生學習聲樂知識的載體,體現了教學方法、內容和培養目標,是全麵培養新型音樂創新人才的保障工具。聲樂教材應依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教學目標編撰內容。此外,還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情感發展規律,與時代發展有機結合,內容涵蓋麵應廣泛,選曲精致且具有代表性,充分結合實踐,實現教材內容符合學生發展情況,促進學生成為全麵、新型音樂人才。
注釋:
①郎啟訓.新形勢下高師聲樂技能教材結構建設改革探究[J].紅河學院學報,2010(6):123—125.
②劉冬.高師聲樂教學教材改革構想[J].教育與職業,2011(5):146—147.
③陳蓓.高師院校聲樂教育教材評析與提升[J].教育藝術,2011(7):47.
④薑文鋒,梁莉.論當前高師院校聲樂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的緊密性[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9(4):99.
⑤龐毅.論我國當前高師聲樂教材的建設[J].藝海,2010(12):95—96.
作者單位:甘肅聯合大學音樂係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