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時期小提琴學派的藝術特點分析
學術論壇
作者:張以一
【內容摘要】浪漫主義時期是人類音樂曆史上一個重要的時期,湧現出了多位偉大的音樂家和不朽的音樂作品。小提琴藝術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突出的表現就是各個學派的紛紛形成,這其中包含意大利學派、法比學派、德國學派、俄羅斯學派等,各個學派在藝術追求上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共同打造了19世紀小提琴藝術發展的盛景,文章對上述幾個學派的藝術特點進行了初步的分析。
【關鍵詞】浪漫主義 小提琴學派 藝術特點
在弦樂的發展曆史上,浪漫主義時期無疑是一個關鍵和特殊的時段,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各個小提琴學派爭奇鬥豔、空前繁榮的景象。一個學派的建立絕非是一件易事,而是有著較為嚴格的標準和要求。首先是要具有相當數量的作品,而且該學派的演奏者在演奏風格上都比較類似;其次是諸位演奏者的演奏水平都是相當高超的;最後是能夠有相應的教育體係,能夠不斷湧現出新的佼佼者。浪漫主義時期幾個重要的學派是意大利學派、法比學派、德國學派等。他們在演奏認識、演奏風格等方麵各有千秋,而且每個學派內部也是不斷改進發展的,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小提琴人才,為小提琴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一、 意大利學派的演奏特點分析
19世紀初,受到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影響,意大利逐漸擺脫了教會和宮廷的長期統治,音樂藝術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人們對小提琴藝術的欣賞要求逐漸提高,從科列裏到帕格尼尼等多位演奏家不斷地進行變革和創新,使意大利小提琴學派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首先是徹底的情感表達。意大利小提琴學派可謂是浪漫主義思潮最忠實的踐行者,該學派認為情感表達是沒有度的,無論是怎樣地渲染和誇張,都絲毫不為過。反之,如果情感抒發得不徹底,則被認為是演奏不成熟的體現。其次是技術至上。小提琴演奏技術在意大利學派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和進步。該學派完全擺脫了古典主義時期的各種清規戒律,為了追求更為徹底的情感表達,充分發揮出樂器本身的性能,以帕格尼尼為首的眾多演奏家們都在技巧上不斷地突破和進步,為現代的小提琴演奏技術的運用打下了最初的雛形。最後是富含感染力的演奏風格。意大利小提琴學派的演奏者都是飽含激情的,他們追求火一樣的熱情和出神入化的意境,充分融入到作品中去,同時也將觀眾們的熱情充分地調動起來,那種意大利人所特有的激情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意大利小提琴學派最著名的人物當數帕格尼尼。他的最大貢獻就在於將小提琴演奏技術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他的演奏至今仍然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峰。其代表作品《24首小提琴隨想曲》中充滿了半音的進行和尖銳的和聲組合,多種速度變化讓很多演奏者望而生畏,但是在帕格尼尼演奏下卻是遊刃有餘,被譽為是“小提琴演奏技巧的百科全書”。在其高超的演奏技巧之下,小提琴這門樂器的性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挖掘和發現,使得其藝術表現力大大增強,引起了其他作曲家的重視,並且主動地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所以說以帕格尼尼為首的意大利小提琴學派,在豐富和發展小提琴演奏技巧方麵所做出的重要貢獻是不可磨滅的。當前很多人認為帕格尼尼和意大利小提琴學派雖然在演奏技術的發展上居功至偉,但卻陷入了一種“唯技術論”的誤區,甚至忽視了音樂內容的表達,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也確實是有自己的特殊時代背景要求的,需要我們辯證地認識這一問題。
二、法國小提琴學派的藝術特點分析
法國無疑是一個音樂文化大國,先後湧現出了呂利、拉莫、庫普蘭、古諾、聖桑、柏遼茲、德彪西、拉威爾等音樂大師,同時法蘭西民族又被譽為是世界上最有想象力、最浪漫的民族,他們的小提琴演奏清澈、精準、纖巧,給人以十分優雅的感覺。19世紀時,法國和比利時兩國在小提琴藝術上的交流十分地密切,經常有小提琴家去對方的國家任教,由此而產生了法比學派。具體說來,其藝術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首先,該學派十分注重表現音樂的內涵。在演奏一首作品之前,演奏者一定要對作品有一種“掘地三尺”的挖掘,同時在這個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其次,主張理性的技巧運用。與意大利小提琴學派唯技術論不同的是,法比學派推崇對於技術的合理使用。作品有什麼樣的需要,就使用什麼樣的技術,幾乎不做額外的個人發揮,同時盡可能地表現出一種趣味和優雅。最後是追求溫文典雅的演奏風格。該學派認為小提琴演奏是一門十分高雅的藝術,過於激情則會讓這種高雅性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致力於表現作品深層次的思想和感情,從而使小提琴演奏更加具有了美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