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決音準問題的幾種方法
(一)音階慢速練習方法
對於大多數提琴學習者而言,最枯燥的練習就是音階訓練。練習音準的速度,剛開始不要拉得太快,否則會聽不清;慢拉會聽清楚自己拉得準與不準,所以,隻有在剛開始慢練基礎上以後才會拉快。練習音階琶音時,要靜下心來,一定要慢速,對每一個音都要嚴格要求,耳朵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差不多準的音,直到精準後鞏固幾次精準的音之後再往後練習。學琴者不能因其簡單、枯燥而降低對音準的要求,不去聽或不去改正。音階與琶音對小提琴音準的提高有很大幫助,學琴者要在不斷的聽音、改正鞏固、再聽、再改的反複練習中逐步提高。學琴者進入中級學習階段後,隨著演奏水平的逐步提高,練習的樂曲和練習曲中,較多出現了調式及調性的變化,所以,隻能聽辨單音的音高是不行的,還要練習各種調性音階及雙音音階。同時,練習的作品也大量出現了變化音和換把,這時,學琴者在練習時會感到對音準的控製較為困難。因此,當學生的演奏水平達到了一定程度後,除了學習五線譜、音符、節奏節拍、音程、演奏記號等最基礎的,還要讓學生了解調式、調性等方麵的知識。
(二)內心歌唱預先聽,兩手動作預先量
這個觀點由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提出來,是指學習者發出不準的音會做事後檢查,這當然比不會檢查亂拉一通的學生要好。但是,不能隻停留在檢查上,到練琴上,就是一定要做到腦中有了,手中才能有。林耀基教學時經常啟發學生在出音之前,腦子裏應預先聽到音準的效果,有了預先聽覺之後,才能有雙手的動作。對於左手來說,“量”是在指板上反映出正確的音程關係的距離,然後準確估計手指在空中是什麼位置,要先量好,即在指板上方建立一個鍵盤再按弦,特別是拉較快的音階,琶音雙音經過句時更要這樣。在演奏時,首先哼唱記住二到四小節,然後視線移到左手,用眼睛去“量”手指指頭距離,用手指去找每個把位指距的距離,同時用耳朵檢查所拉音的準確與否,如在練習四度手型結構和五度手型結構時,首先記住譜例,持好琴、左右手準備好後,開始練習,眼睛看著左手,耳朵要認真聽音,音不準時要及時地調整左手,不斷改正,不斷練習。長此下去,就為以後的小提琴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小提琴音準的全部技術過程,都要服從音樂藝術的原則。小提琴音準是很有深度的問題,也是其教學的基本,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小提琴的精髓,有全麵的理論隻是基礎,更需要的是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參考文獻:
[1]張承業.確保小提琴演奏音準的五個環節[J].樂器,2007(1).
[2]麻西水.小提琴教學中音準綜合能力的培養[J].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2(4).
[3]樓藝婷.小提琴教學中的音準問題探討[J].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01(2).
作者單位:山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責任編輯:賀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