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爵士音樂教學質量
學術論壇
作者:張新偉
【內容摘要】目前,爵士音樂的愛好者大多數為90後獨生子女。他們個性突出,思維活躍,他們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中充滿了現代氣息,對於一個爵士音樂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適應當前的環境發展特點,如何滿足當代爵士音樂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又該如何提高爵士音樂教學質量是推動爵士音樂教育發展所必須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課堂教學理論 教學策略 爵士音樂教學 教學過程 教學質量
爵士(Jazz),起源於非洲,其音樂節奏鮮明、形式多樣、風格獨特。自上世紀開始,爵士音樂傳入中國後便風靡一時,它的傳入使當時的歌舞廳文化有了全新的麵貌,令音樂愛好者們耳目一新。然而,在上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外來文化普遍被視為不健康的文化內容,因此,爵士音樂也被歸為“非風雅音樂”,被拒於大雅之堂外,我國的爵士音樂的發展幾近停滯。隨著我國經濟、文化國際交流的增加,爵士音樂在改革開放之後如沐春風,在我國的文化領地上又一次散發出其獨有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中青年音樂愛好者。隨著爵士音樂影響力的增大,我國諸多學校在當前的音樂教育體係中增加了爵士音樂方麵的內容,以滿足人們對爵士音樂教育的需求。
那麼,對於一個爵士音樂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適應當前的環境發展特點,如何滿足當代爵士音樂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又該如何提高爵士音樂教學質量來推動爵士音樂教育發展呢?筆者研習了教育學中的教學原則,結合個人積累多年的藝術實踐、音樂教學實踐經驗,認為若能將現有的教學理論研究成果靈活地運用於爵士音樂教學實踐過程之中,那麼,教師就能較為理性地製定教學策略,輕鬆地掌控教學過程,大大提高爵士音樂的教學質量,有助於順利地實現其目標。
筆者所提出的教學觀點的理論依據主要來自於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教授李秉德所提出的教學原則體係。在該體係中,教學原則中主要包含了教學整體性原則、啟發創造原則、理論聯係實際原則、有序性原則、師生協同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積累與熟練原則、反饋調節原則、教學最優化原則這9項內容。
筆者認為以上幾種原則中,對爵士音樂教育工作有著較強影響力的是教學整體性原則和理論聯係實際原則。教學整體性原則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麵的內容,即:第一,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時,應該保持其完整性、全麵性;第二,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保持教學活動本身所具有的整體性特征。理論聯係實際原則是指教師應該運用理論知識來分析實踐過程中的技術問題,教會學生如何靈活運用已知的技能技巧。
在爵士音樂教育過程中,應該如何運用這兩項原則,使其能夠從理論的高度引領實踐工作的發展呢?對此,筆者有如下建議:
第一,要保持爵士音樂教育工作的整體性,教師就應該充分認識到爵士音樂教學任務不僅包括教師在課堂教學上向學生所傳授的理論知識和音樂演奏技法,還必須包括課外的爵士音樂藝術實踐活動。
受教育體製所限,目前,絕大多數爵士音樂教師都會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將爵士音樂教育工作局限於課堂教學本身,即在課堂內向學生教授爵士音樂發展史、爵士音樂分類、爵士音樂特點分析和爵士音樂的演奏技巧等基礎知識,而往往忽略了爵士音樂在課堂之外的藝術實踐內容,如帶領學生去爵士樂演奏場所開展實地藝術實踐活動或爵士音樂實地觀摩活動。從爵士音樂的發展曆程來看,它並非一門純理論性的研究型的學科,而更多的是來源於藝術實踐的過程之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爵士音樂本身便具有極強的“即興性”特征,而這遠非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便可以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的特征。因此,作為一名爵士音樂教育工作者要讓學生充分領略到爵士音樂的內涵,親身體會爵士音樂的獨特之處,就必須把握好爵士音樂教育工作的整體性,將課堂延展至固定的教室之外,即將爵士音樂奏響之處當作課堂,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體會爵士音樂,不拘囿於書本或某一位教師的教學經驗的範圍,以此實現爵士音樂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