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電子管風琴即興演奏能力的意義
學術論壇
作者:吳婷婷
《韋氏新世界音樂詞典》中對“即興演奏”的定義是:“沒有事先準備的即興表演藝術,即興而作。”它包括表演者對於作品的即興創作,或對一個已有框架的加花或者調整,或介於此兩者之間。每個表演都不同程度地包括即興創作的因素,盡管其即興程度依據時間與地點的不同而異,並且每一次即興創作都不同程度地依賴於一係列約定俗成或者固有的規則。”筆者認為,藝術源自即興,即興是人類音樂產生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電子管風琴在形製上和管風琴極為相似,在演奏方式上也繼承了管風琴的一貫的演奏特色——即興演奏,因此自管風琴誕生以來,電子管風琴的即興演奏便有了即興演奏的方式。電子管風琴領域的即興演奏是指在沒有準備的前提下,即興地對已有旋律進行加花變奏或是對新的旋律動機進行創作而形成的音樂作品,具有獨一無二性。
16、17世紀,即興演奏成為了管風琴師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18世紀,管風琴即興演奏的方式,在現代鋼琴上有了新的發展,不少音樂家從使用管風琴即興演奏改為使用鋼琴即興演奏。20世紀,自電子管風琴憑借著豐富的音色和能演奏各種音樂風格的特點,受到即興演奏者的青睞,而鋼琴的即興演奏則呈現衰弱的趨勢。
電子管風琴即興演奏的原則為:1.審美性。音樂最本質的特點就是給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在即興演奏時,要遵循和聲的框架,遵循樂律體係,使即興演奏形成的樂曲具有統一的風格特色。2.完整性。要有完整的樂曲結構。主體部分可以有若幹個主題,但各部分之間要有過渡,銜接自然。3.創新性。要保持作品的新鮮感,進行探索性的即興演奏。
即興演奏的方式包括:1.變奏型,即對已有旋律的加花變奏。2.創作型,即依據演奏者自身樂感,對新動機旋律進行二度創作。3.伴奏性,即興為其他藝術形式伴奏。
電子管風琴又名雙排鍵,被譽為“一個人的樂隊”。其前身是管風琴。電子管風琴保留了管風琴的優點:獨特的形製、演奏方式以及豐富的音色。近年來,國內及國際各大電子管風琴比賽中,即興演奏被列入比賽項目之一,即興演奏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一、複興管風琴即興演奏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
郭小利在《中國傳統音樂即興創作教育研究》中提到,弗蘭德認為目前隻有法國管風琴才存在即興演奏技巧。盡管這一說法有些絕對,但也不無道理。16、17世紀,即興演奏被視為管風琴師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成為創作前奏曲、托卡塔等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今大部分演奏者隻是追求演奏樂器技巧上的造詣,而忽視即興演奏能力的提高。電子管風琴自管風琴而來,因此對於管風琴演奏者而言,培養即興演奏的能力,對於繼承和發展管風琴即興演奏的傳統,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
二、培養素質全麵的電子管風琴演奏者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個素質全麵的電子管風琴演奏者,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演奏技巧,還要有豐富的音樂知識、良好的演奏心態、編曲的能力。
學習即興演奏,能幫助演奏者了解各風格作品的特點,豐富音樂知識。電子管風琴不同於鋼琴之一,便是其具有極強的塑造性。其豐富的音色,不僅能模擬西方的管弦樂團,對其他民族的音樂也能有所演繹。電子管風琴的這一特性,對其即興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即興演奏不同風格的音樂。例如,演奏者被給予了用中國無聲調式寫成的旋律,請演奏者即興演奏。當然,也可以依據演奏者自身喜愛,選擇大小調體係來即興演奏,但是選擇五聲調式來創作會更符合旋律原有特色。在這樣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演奏者能對不同風格的音樂會有更深層的理解。
學習即興演奏,還能培養演奏者良好的演奏心態。無論是對於初學者還是對於大師來說,上台演奏都是件令人緊張的事。一定程度的緊張,有利於舞台表演,相反地,過度緊張,則會阻礙舞台上的演奏。在舞台表演中,普遍地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很多演奏者在台下練習時,演奏得很完整,沒有錯音,音樂情感表達比較完整,但是到了台上,便狀況百出,這大多是因為不具備良好的演奏心態。
即興演奏能幫助演奏者擁有良好的演奏心態。即興演奏要求演奏者從思想上樹立正確的即興演奏觀:
1.追求整體的完整,不在意局部的錯音。
2.摒棄絕對的對錯之分,在即興過程中,音樂發展的方向有多種,隨樂思而定,要以探索、享受的心態,沉醉於即興創作的音樂。即興演奏在很多人看來也是“玩音樂”的代表,將音樂如同遊戲般看待,又有何緊張可言?這對於演奏者放鬆舞台上的心情,有著積極的意義。
3.培養電子管風琴演奏者即興演奏的能力,還能提高其作曲能力。《新哈佛辭典》對即興演奏有這樣的定義:“在表演過程中的音樂創作。即興演奏與即興創作密不可分,同時進行”。弗蘭德將“即興演奏”又稱之為“前作曲”,也就是說,即興演奏的過程是即興作曲的過程,也是音樂思維開拓和發展的過程。它能產生專業作曲的素材,構製樂曲框架,為專業作曲提供便利。在記譜法還沒有誕生的時代,音樂作品都是靠即興演奏產生的,演奏者往往也是作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