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解釋戲劇性時說,“真正的戲劇性在於情節中人物自述出彼此之間的鬥爭以及人物性格和情感分裂之中的心事話”,即故事情節的曲折性安排產生了戲劇性衝突,引起聽者共鳴。《蘭花花敘事曲》完整地構建了戲劇性的結構,對於人物所處的環境、人物典型形象和與主人公有關聯的具體事件進行了準確定位和描繪,用音樂這一特殊語言慢慢構建故事。
(一)情節衝突
音樂的情節衝突在整曲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設計了最重要的兩個衝突點作為引出樂曲戲劇性的關鍵。首先,在F調轉降B調的段落:先前如歌地描述與情人私定終身的情景,作者筆鋒一轉,繼而出現了緊張的情節衝突。音樂走向呈猛然下降趨勢,此時達到一個戲劇性的小高潮,預示著下麵情節的驟然變化。F調樂段開頭重音是情節衝突的關鍵點,仔細品味這一連串的重音可以感受到音樂的張力在不斷擴大,自由的散板也增添了兩段連接時產生的緊張感。
第二次明顯的情節衝突是在蘭花花被抬進周家時內心獨白的段落。段落開頭緩慢長音進入,使樂曲顯得極其黯淡,加以半始半終的滑音與打音,此時表達的是人物內心的痛苦,運用二胡豐富的表現技巧,將主人公哭泣和失神的情景生動地展現,隨後音樂力度的增強與前十六分音符、後八分音符典型節奏的運用,形象地表現出主人公內心的鬥爭。空拍的適當運用,生動地體現人物在抉擇時稍有停頓的歎氣情節,更具藝術感染力。可以說,作者對細節的巧妙設計為後麵的人物“出逃”段落很好地埋下了伏筆。
(二)音樂情感的把握
《蘭花花敘事曲》對於運用音樂來表達人物情感的把握十分精彩。如蘭花花出逃失敗後內心的憤懣與鄉親們焦急的呐喊該如何用音樂語言來表現?作者此時恰到好處地使用三組三連音與連續重音相結合,推動旋律層層進展,刺激著聽者的感官,音樂色彩達到情緒最高點後又隨著主人公跳崖悲劇收場的情節變化繼而漸漸黯淡。其次,全曲最引人入勝的出逃段落,作者運用急切的短音與長弓相結合的形式展現逃跑時主人公期待出逃成功的心情,分別加入打音與後倚音,形象地使蘭花花找到機會逃出周家時的腳步聲與激動又後怕的心情交織體現。隨後連續的十六分音符與小切分音連線的演奏,讓人聯想到惡人窮追不舍和蘭花花由於害怕而不穩定的腳步,接下來加入主題樂思的廣板保持著和前麵情緒相同的節奏,此時演繹的是鄉親的擔心和蘭花花滿懷希望奮力逃跑的情景,為隨後的情節發展埋下了伏筆,同時,平穩連接了上段D大調的快板與後段A大調的快板,使聽眾情緒更好地過渡,避免音樂持續緊張,給人情緒緩和的機會。最後,運用存在不和諧變化音的連續十六分音符級進,表現人物的情感即將升華,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隨著有層次的旋律逐漸柳暗花明。
至此,這首條理清晰的樂曲已經完整呈現出其應有的方整結構和旋律走向,音樂情感的把握和情節衝突使其錦上添花,極具藝術效果。此曲將結構的塑造和戲劇性相結合,將主題樂思層層展開,將古典和西化串聯,成功演繹了動聽的旋律,讓人深思、回味。
作者係山東大學藝術學院2010級音樂學專業在讀學生
(責任編輯:賀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