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舞基本訓練中鋼琴伴奏音樂的特點
學術論壇
作者:徐福平
【內容摘要】音樂與舞蹈相輔相成,交相輝映。文章從二者關係出發,著重闡述和總結了中國古典舞基本訓練教學中鋼琴伴奏音樂的特點,以期使音樂與舞蹈相互帶動、有機結合,從而為我國文藝事業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優秀舞蹈專業人才。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 基本訓練 鋼琴伴奏音樂
舞蹈藝術是由人體動作來表現的立體的流動的視覺藝術,同時它又是一門綜合藝術。因為它隻有將形體動作與音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達到一種水乳交融的境地,才能給觀賞者以美的感受。舞蹈是在一定的音樂意境烘托下,憑借演員自身的形體動作、姿態、表情來表達出一定的作品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因此,可以說舞蹈離不開音樂,舞蹈與音樂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舞劇《魚美人》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曲作者之一、我國著名音樂家吳祖強先生曾在《舞蹈的音樂結構及其它》一文中說道:“舞蹈和音樂的任務是共同努力通過塑造鮮明、有說服力的形象來展示企圖表現的內容,從總的方麵來看,舞蹈音樂的最大特點應該是能盡力幫助舞蹈形象的塑造和確立,豐富舞蹈形象,加強舞蹈形象的感染力。”①由此可見,音樂在舞蹈藝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那麼,在舞蹈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完成舞蹈教學任務,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舞蹈專業人才,我們通過鋼琴伴奏這一音樂表現手段來配合舞蹈動作進行基本訓練。
一、中國古典舞內容簡述
作為我國舞蹈藝術類別之一的中國古典舞,是有著典範意義的古典風格和特色的舞蹈。用著名舞蹈教育家李正一教授詮釋古典舞的話講:它是建立在濃厚的傳統舞蹈美學基礎上,適應現代人欣賞習慣的新古典舞。是以民族為主體,以戲曲、武術等民族美學原則為基礎,吸收借鑒芭蕾等外來藝術的有益部分,使其成為獨立的、具有民族性、時代性的舞種和體係。
中國古典舞基本訓練課是培養中國演員的基礎課,課程目的是著重解決演員身體的基本素質問題,以跳、轉、翻等技術技巧來增強演員的舞蹈表現力。中國古典舞基本訓練內容分為以下三個方麵:一是柔韌度的訓練,主要是腰、腿柔韌和能力的訓練;二是能力的訓練,重點包括地麵、空中的各種舞姿的控製能力、旋轉能力、彈跳中的爆發力與韌性能力的訓練;三是技術技巧的訓練,包括旋轉、翻身、跳躍的訓練。
二、鋼琴伴奏音樂特點
鋼琴伴奏作為中國古典舞基本訓練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多年來在教學實踐中已成為人們的一種共識。筆者多年從事舞蹈鋼琴伴奏教學工作,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努力探索中國古典舞鋼琴伴奏音樂特點。
中國古典舞基本訓練是從單一動作訓練開始的,再逐步將單一動作形成短句、片段組合進行訓練。例如,課堂基本訓練一般從把上的一位擦地或蹲開始,一直到把下的跳、轉、翻等技術技巧訓練的結束,每一個單一動作訓練過程都是相對獨立完成的。每一個動作訓練開始鋼琴伴奏都要給出二小節或四小節的前奏音樂,動作結束後,還要求給出同樣長度的收手音樂。鋼琴伴奏音樂是隨著相對獨立的舞蹈動作的起止而起止的。因此,鋼琴伴奏音樂往往是一首首獨立的、完整的小樂曲。
中國古典舞基本訓練中鋼琴伴奏音樂常用拍子為:4/4、3/4、2/4或3/8、6/8拍子。音樂速度一般分為慢板、柔板、行板、中板和小快板等。例如,蹲、單腿蹲、腰,控製這類舞蹈動作的音樂一般多為4/4或3/4拍子的,音樂速度為如歌地慢板、柔板或行板,要求音樂優美、抒情、綿延不斷;小踢腿、小彈腿、小跳這類舞蹈動作的音樂一般多為2/4拍子的,音樂速度為小快板,音樂活撥、輕快;中跳、大跳這類舞蹈動作的音樂一般多為3/4、4/4拍子的,音樂速度為中板,音樂要寬廣、熱情等。音樂的節拍和速度都要求從頭至尾始終保持一致,切忌音樂節拍、速度不穩,忽快忽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