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教育舞蹈基本功課程建設的理性思考(1 / 2)

高職教育舞蹈基本功課程建設的理性思考

學術論壇

作者:韓磊

【內容摘要】舞蹈基本功是高職教育舞蹈表演專業課程體係中核心課程之一。要更好地對該課程進行建設,需要從理性角度厘清該課程建設的諸多要素,在理論自覺的觀照下強化課程建設過程中的實踐自覺。盡早形成有別於本科院校的高職教育舞蹈基本功訓練體係和教學特色。

【關鍵詞】高職教育 理論自覺 高等應用型 出功出技巧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目錄規定,高職教育與本科院校的專業設置是不同的。比如北京舞蹈學院可以設置中國古典舞(以下簡稱古典舞)專業、中國民間舞專業以及由二者複合的中國舞專業,但高職隻能設置舞蹈表演專業。這樣的規定是有道理的。

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教育體製改革和職業教育的發展,原來為本地區培養舞蹈表演人才的各省區市中等藝術專業學校,先後晉升為藝術職業學院,屬於高等職業教育,舞蹈表演人才的培養目標也提升為高等應用型人才。10多年過去了,作為該專業投入學時最多、影響最大的核心課程——基本功訓練應該怎樣認識、怎樣設計、怎樣建設,依然是值得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

現在的情況是,一方麵省級及以下地區並無古典舞專業表演團體,現有舞蹈表演團體創作、上演的劇目大多不拘泥於特定的舞種形式,甚或以現當代舞蹈為主;平時的訓練也多以芭蕾舞基本功訓練內容為主,結合一部分古典舞控製、跳、轉、翻或現代舞內容;劇團實際需求的是技術技巧較高且具有廣泛適應能力的舞蹈表演人才。另一方麵,各地藝術職業學院舞蹈表演專業的基本功訓練,又恰恰缺乏符合高等職業教育本質屬性、針對培養目標與專業規格的理性觀照和有效建設。具體地說,就是缺乏明確的課程教學目的、清晰的課程設計理念和科學成套的教學內容,也缺乏應有的探索性實踐,因而大多還是沿用北京舞蹈學院的古典舞基本功訓練教材,呈現出麵向社會需求、秉承辦學宗旨的能力缺失。

基於以上認識,筆者認為,要加強高職教育舞蹈基本功課程建設,能夠更有成效地培養高等應用型高技能舞蹈表演人才,需要從理性角度厘清該課程建設的諸多要素,在理論自覺的觀照下強化課程建設過程中的實踐自覺。

一、關於課程名稱

本課程取名“舞蹈基本功”理由有三:一、如前所述,高職教育專業設置為“舞蹈表演專業”,那麼它的基本功課程名稱自然是“舞蹈基本功”;二、高職教育要麵向社會需求,區別於學研型本科院校,它所運用的教學材料就不應與本科院校同質化;而且相對而言,本課程使用“舞蹈基本功”稱謂非但涵蓋準確,內涵寬泛,可以體現出它具有廣泛的適應性,有利於就業轉型,同時還強調了一個“功”字,體現出瞄準了高技能、應用型的培養目標;三、原先稱本課程為基本訓練(簡稱基訓)是不準確的,因為“基本”不足以表明本課程的內涵,“訓練”這個教育學名詞和“教學”意義相近,它是任何一門技能性課程的必用手段和必經過程,因此不必贅此名詞。

二、課程性質與作用

舞蹈基本功屬於實訓性質課程,有著鮮明的實踐性。本課程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訓練,使學生產生必要的生理反應,建立條件反射、強健肌肉能力,逐漸形成舞蹈表演人才應當具有的專業基本功,同時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起著關鍵性的促進作用,並為最後形成良好的藝術表現力提供堅實的技術能力支撐。因此,它是舞蹈表演專業課程體係中的核心課程。其課程類別當為專業基礎課,其實也是為本專業中的其他專業基礎課和專業實踐課打基礎的重要課程。說它是專業基礎的基礎也毫不為過。所以,本課程不但是舞蹈表演專業訓練的主幹課程,而且也是決定人才培養優劣的關鍵課程。

三、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本課程的設計理念與思路,應在明確課程定位的前提下,秉承高技能舞蹈表演人才培養目標和舞蹈表演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本著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的原則,製定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的本課程教學大綱,明確規定課程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並且要在新的大綱指導下,突破舞種限製,重新整合教材,做到既兼容並蓄又渾然一體,既主次明確又遞進有序,既區分階段又銜接自然,既在具體的技術規格上與本科院校看齊,又在總體訓練體係上形成高等應用型人才訓練的課程特色。

為什麼說要突破舞種限製、重新整合教材?首先,因為省級及以下舞蹈表演團體創作和表演的劇目就是不受舞種限製的,他們的日常訓練不是從舞種風格出發,而是從實際出發的。其次,也是因為古典舞基本功訓練體係尚欠完整性。眾所周知,古典舞基本功訓練至今仍沿用芭蕾舞基本功訓練的課堂結構和訓練程序,大部分的訓練內容依然上肢是戲曲的,下肢是芭蕾的;戲曲、武術從不練的“外開”腳位,在古典舞基本功訓練課上比比皆是;中、小跳部分也基本上是芭蕾的。而芭蕾訓練的科學性又是很難完全取代的。但是,這絕不是說高職教育的舞蹈基本功訓練要排斥古典舞教材。古典舞基本功訓練的成套教材(包括教材內涵的精神氣韻)仍然是訓練中國舞蹈演員的主要教材,隻是說在重新整合教材時可以大膽地借鑒芭蕾,尤其是在以規範形體和技術動作啟蒙的初級訓練階段,更可以有意識地淡化風格要求(因為一般都另設有古典舞身韻課),直接運用芭蕾的訓練內容,集中力量打好形體訓練基礎;中級階段再逐漸過渡到以古典舞基本功訓練為主。同時,在重新整合教材時,仍應秉持“高技能”“應用型”培養目標,對原有教材進行必要的分析,刪繁就簡,果斷地去除那些既與出功、出技巧無直接關係又可練可不練的內容,優化縱向的啟承過程,可以直練的絕不搞繁瑣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