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體的實訓過程中,首先是突出課程的實用性、技能性與職業性的高職教育特性。要立足於舞蹈基本功課出功、出技巧的兩條根本任務。要非常重視軟開度及控製,跳、轉、翻的強化訓練,同時也兼顧古典舞的風格韻律和音樂感的要求。
四、課程教學目的與任務
本課程的訓練目的要進一步明晰,不能沿襲昔日藝術中專時的定位。而要以培養高等應用型人才為明確目標,通過科學的訓練,使學生的肌肉能力按照專業需要得到全麵的鍛煉,藝術形體得到應有的塑造,使他們在全麵、係統地訓練過程中,逐步具有規範、紮實的基本功,熟練掌握本課程教學大綱規定的技術技巧,並逐漸體現古典舞的精神氣韻、審美特征和審美追求,把課程設計的理念、專業技術知識轉化為舞蹈表演能力,呈現肢體的支配能力與音樂的感受能力同步增長,達到功能技巧與風格韻律的和諧統一,使學生的基本功和由基本功支持的藝術表現力,能夠真正適應社會需求,符合時代的發展。
具體到本課程的教學訓練任務,則首先要立足於本課的兩條根本任務——出功、出技巧,著眼於較好地掌握舞蹈表演常用的控製,跳、轉、翻等各類高難度功能和技巧,兼顧到中國古典舞的風格韻律和音樂感;其次要依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充分考慮教材之間的邏輯聯係和遞進關係,在主要采用古典舞基本功訓練教材的前提下,也要積極地借鑒芭蕾訓練的科學方法,刪繁就簡,突出重點,穩步紮實地達到高職教育舞蹈表演人才的培養目標。
其具體的教學訓練任務大致為:
1.施教初期,要注重培養學生做動作時的規格概念,要求學生重視正確的練習方法,逐漸形成舞蹈訓練所需要的正確形態並逐漸掌握動作的正確做法。
2.要求學生按照規定節奏做動作,並注意培養學生用心聽音樂的習慣,逐漸達到動作性質與音樂性質的一致性,使所做動作能夠較好地體現出應有的音樂性。
3.處理好張弛關係,要求學生能夠區別緊與僵、鬆與懈,做到緊而不僵、鬆而不懈。
4.啟發學生善於在技巧練習過程中正確運用氣息和準確把握力度分寸。
5.重點著眼於控製、跳躍、旋轉、翻身等能力、技巧的訓練,促使學生熟練掌握,並力爭出巧、出精彩。
6.注意挖掘學生的技能潛力,穩步提高訓練難度,促使部分技巧向複合型發展。
7.加強各類舞姿、動作、技巧的技術性組合和綜合性組合訓練,增進技術能力的可塑性和表現力。
8.本課程進入最高階段時,要在原有技能訓練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學生的藝術潛能,有意識地為學生預留發揮藝術創造力的空間,讓學生在訓練的高端充分展示其才華,圓滿完成本課程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
總之,要秉持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性、社會性、職業性、應用性的本質屬性,從理性層麵上明晰舞蹈基本功課程建設的構成要素,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盡早形成有別於本科院校的高職教育舞蹈基本功訓練體係和教學特色,為滿足社會對高技能舞蹈表演人才的需求不斷地努力。
作者單位:浙江藝術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