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時、空、力分析雙人舞接觸點的發展和運用(1 / 3)

從時、空、力分析雙人舞接觸點的發展和運用

學術論壇

作者:黎丙鬆 孫亮

【內容摘要】時間、空間、力是一切宇宙現象的組成和表現元素,舞蹈藝術也不過如此。文章通過對時間、空間、力在舞蹈技術、技法上的運用分析,來探索雙人舞接觸“點”上的無限運用可能。

【關鍵詞】雙人舞 接觸法 接觸點 運用

技法是一個寬泛、抽象的範疇,任何對舞蹈內容和形式的處理經提煉都可以上升到技法的範疇。在雙人舞中對內容的表達上,不外乎兩人一致對內或對外又或兩種交替變換的關係。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其形式的表達都是靠二人視覺關係的累加完成的。這種視覺關係包括身體的接觸與不接觸,而接觸必定存在一個或多個接觸點。

一、接觸點上時間的持續與切割

雙人舞接觸技法的運用顧名思義就是為了更好地組織二人身體的接觸關係。一種技法的運用是為了更好地在時間上、空間上去呈現所要表達的內容,以往剛開始學習接觸法的時候,隻知道二人身體接觸了就算是接觸法,並沒有去深入摸索。接觸並沒有在時間上去持續發展,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對時間這一大的概念沒有弄懂。“滴水石穿”“鐵杵磨針”講的就是一個時間的概念。

對於元素的運用,不是硬要去尋找新的若幹元素去完成形式,而是通過現有元素不斷的發展變化去豐富形式(也就是所說的“不要說多話,而是就一個問題去多說話”)。我們往往不能發現已有元素的可發展和可變化性,在編排上“走馬觀花”,其實已經有很多,但沒有一個個深入下去,這就是對於“時間”的認識不夠深刻。在雙人舞接觸點上,同樣也需要對時間的處理,特別是在把接觸上升到一種技術的時候。

(一)接觸點上時間的持續

接觸點上時間的持續,即要在接觸點上形成一個時間的量化。“接觸點時間的持續”可能是一個接觸點的時間量化,也可能是多個接觸點在不停的變化過程中所形成的時間量化。如二人的身體接觸結構在一個或是多個接觸點時,不妨多給些時間或是在這些接觸點上多組織一些句子,甚至可以把它整理擴大到一個小的段落,這樣傳遞給觀眾的感知就擴大了、增強了。舞蹈是視覺的藝術,時間是完成視覺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在雙人舞接觸的過程中出現了好的視覺現象,但是如果沒有時間的持續就會曇花一現,觀者沒怎麼明白過來就消失,遠沒有視覺上時間的持續留給觀者的印象深刻。

(二)接觸點上時間的切割

接觸點上時間的切割,即在一個接一個的接觸點變換過程中注意前後的時間構成。例如,在進行演說和講座的時候,我們很重視序論、本論、結論的順序,也就是重視前後關係的時間結構。如果序論過長,本論過短,整體就顯得冗雜,就會使聽眾聽不清楚演講者的內容。在結構這種接觸點的大串連接中一定要講究大小視覺的時間分配,要有良好的時間結構意識才能切割出美妙的“音符”。

二、接觸點上的肢體結構

空間是一個三維的立方體,能無限地擴展與壓縮,從物理層麵看一般分為自然空間和人體球體空間。包括高、中、低三度空間和長、寬、高舞蹈空間。從身體層麵來講分為內空間和外空間。所以空間是有結構的,同樣作為視覺創作來說也要有結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