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袖曼姿舞彩虹
學術論壇
作者:王琳
【內容摘要】文化部實施的“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第一輪五年規劃評比已經結束,選出50台具有時代精神與獨特藝術特色的精品劇目。這些劇目內涵豐富、色彩紛呈,涵蓋了戲曲、話劇、歌劇、舞劇、雜技等眾多藝術門類,而其中舞劇入選共有9部。這9部作品題材多樣、舞台呈現精美,可謂當今舞劇發展的扛鼎之作,推動了我國舞劇藝術創作的繁榮發展。
【關鍵詞】精品工程 舞劇 發展
一、民族精神的壯美讚歌:《紅梅讚》《紅河穀》《風中少林》
首屆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評選,麵對激烈的競爭,空政文工團創作的《紅梅讚》成為唯一位列十大劇目中的舞劇。小說《紅岩》與歌劇《江姐》雖已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而舞劇《紅梅讚》在其基礎上進行了去蕪存菁的藝術再創造,以舞劇創作思維為本體構思拉開了紅梅似火的舞蹈帷幕。將原劇中的人物進行提煉塑造了江姐、彭鬆濤、瘋老頭、小蘿卜頭、孕婦、叛徒等幾個典型形象,而敵人則符號化地化為黑衣人。該劇的舞台設計構思極為獨特,以渣滓洞作為單一的舞台場景,用無數鋼管構成的鐵柵表現高牆監獄,通過流動、組合、切割既表現各種大小的關押牢房,又表現隔絕戰友的固壘鐵壁,還表現陰冷森嚴的長廊通衢,提供了多變靈活的舞台空間。劇中江姐被吊於高空遭受的痛苦折磨、瘋老頭在執著奔跑中的不屈魂靈、小蘿卜頭圍繞江姐與蝴蝶的童真嬉戲,以及伴隨五星紅旗在曙光中升起為保護革命後代舍去生命的愛心傳遞,都用富有感染力的肢體表演給以極大的震撼,展現了革命英雄主義的民族氣魄。舞劇《紅河穀》是江蘇省無錫市歌舞團繼《阿炳》之後的又一力作,該團慣以展現江南柔美民族風格,此次另辟蹊徑,大膽選取了西藏地區的戰火烽煙為題材,從而有了《紅河穀》這迸發愛國熱情的悲壯禮讚。取材於同名電影《紅河穀》,以丹珠、格桑、山妹、羅格曼為主要人物,以他們之間的情感衝突為發展主線,謳歌了漢藏人民團結一心抵禦外侵、捍衛家園的愛國主義精神。以《秘境奇遇》《雪域純情》《紅河驚濤》《聖殿大義》《珠峰喋血》為戲劇架構,用戰爭和愛情進行交織,充分展開舞蹈化的藝術處理,奏響了動人的一曲生死交響。如丹珠、山妹、格桑的三人舞是極為精彩的篇章,一個熱烈如火、一個溫柔似水、一個質樸如石,冷熱碰撞中展示出的複雜情感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後,格桑帶領民眾同仇敵愾殺向敵軍,隨著雪山崩裂,在血火中凝成了一座座氣貫長虹的豐碑。舞劇《風中少林》是一部藝術風格獨特的作品,該劇將舞蹈與武術進行了巧妙的融合,舞中有武、武中帶舞,作品以具有豐厚底蘊的中原文化為創作源泉,以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為藝術支柱,將天元與素水的命運以及與鬼眼獨的冤仇作為戲劇情節,演繹了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通過四幕悲憫之風、慈善之風、濟度之風、雄武之風來展示禪宗佛道的真諦,其根源正是傳統文化的善良與正義。其中“大頭娃娃舞”“燈籠舞”“羽翎舞”都是通過民俗舞蹈所創新的精彩語彙,在強化舞蹈語言的同時,也將武術中的單刀、花槍、三節棍等功夫進行了舞蹈化的運用。該劇的亮點是音樂創作中將河南民間小調、豫劇音樂進行了大膽嫁接,形成了具有濃鬱地域色彩的旋律風格。舞台呈現上大氣磅礴,兩側矗立的鍾鼓遙相輝映、巍峨嵩山上的武僧眾像極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二、人間情愛的生死絕唱:《大夢敦煌》《二泉映月》《一把酸棗》
舞劇《大夢敦煌》是繼曾經風靡大江南北的《絲路花雨》後又一部以敦煌為題材的作品,該劇是一部彰顯人文特色的民族舞劇,其中洋溢著至情至性的人性大美。大漠孤煙的舞台景觀、沙場點兵的雄壯號角,以及莫高和月牙纏綿悱惻的濃濃情愫,使這部作品既展示了宏闊磅礴的氣勢,又有了打動人心、催人淚下的藝術感染力。該劇的舞蹈語彙並沒有拘泥繼承英娘“反彈琵琶”的經典造型,而是著重刻畫內心,塑造具有民族個性的人物形象,特別是莫高與月牙相互示愛和傾訴思念的兩段雙人舞極為出彩動情。讓人留連忘返的莫高窟和月牙泉成為了以生命為代價的愛情見證,達到了敦煌夢的完美升華。芭蕾舞劇《二泉映月》是根據華彥鈞二胡獨奏曲而創作改編,以刺繡女月兒與泉哥的悲劇愛情故事為戲劇主線,歌頌了高尚純真的愛情,鞭撻了社會黑暗和人性劣態。該劇在營造意境方麵給觀眾帶來了審美享受,如“翠竹掩月”一幕中展現了景色旖旎的江南春色,“彩雲追月”一幕中詩情畫意地融入了主人公的幸福憧憬。該劇以人文關懷的創作視角,堅持芭蕾本體的藝術規律,又根據內容探索新的表現形式,將芭蕾舞、現代舞、民族舞等舞蹈語言進行了人物化的創作,在運用高難度技巧的同時成為了感人的藝術形象,特別是月兒慘遭淩辱後在漫天飛舞的雪花中與泉哥的雙人舞,猶如靈魂深處掙紮後無奈憤懣的呐喊,伴隨著惠山泉畔二胡的天籟之音,烘托了該劇的藝術魅力。舞劇《一把酸棗》是具有代表性的山西晉商題材,晉商500年的滄桑曆史、豐富的大院文化,使這部作品有著獨特濃鬱的民間氣息和三晉風情。舞劇以酸棗為矛盾和情節的關聯點,將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與離合悲歡鋪陳展開,從情感深度中開掘出人文內涵。小夥計和酸棗從相識到相愛再到相認,和著《繡荷包》和《走西口》山西民歌,演繹了淒美動人的愛情奏鳴。該劇中的舞段設計獨具匠心、別具特色,如“饑童舞”“團扇舞”“學徒舞” “盤鼓舞”等,而“盤鼓舞”中反襯手法的運用是極為大膽的藝術創新,展現了酸棗身心分離的靈魂掙紮,最後“相認”的雙人舞,展現了可憐瘋癲的酸棗與小夥計一對愛人的生死相戀,舞出了動人的人間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