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美術本科基礎教學方法探析
學術論壇
作者:劉鑽
【內容摘要】當前,我國美術學本科教學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幹課的地位不對等,即專業基礎課地位不受重視,這直接影響了專業基礎課的教學效果。在這種客觀環境下,怎樣改良專業基礎課的教學效果,提高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地位,作者在民間美術本科基礎教學當中做了一些探索。
【關鍵詞】教學方法 造型 觀念
實踐教學中,筆者針對班級的一些情況,在課程開始前有了一些思考,著重解決教學能否從新角度、學生的主觀態度是否能積極配合、學前知識量能否根據需要給予串聯為這一課程服務,並讓他們主動參與和互動。
具體到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麵:一是學生不重視這門課,因為它似乎距離專業課較遠,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二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沒有充分激發出來;三是教學內容與學生所學專業的聯係緊密度不夠。
這一課程是民間美術造型課,側重在觀念引導人的造型,是藝術設計學生未來的專業方向,因此有關形式和觀念的意義尤為重要。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得出以下經驗:
強調本課程與專業課的聯係,舉例說明一些典範作品與民間美術觀念造型的聯係,使學生在一定高度上重視這一課程內容。在講課的過程中與學生共同分析優劣作品中的造型特點及感人內容,說明作品中哪些內容和民間美術的內容有聯係,使學生有一種“土東西也能登大雅之堂”的感覺,這在潛意識加強了基礎課程的重要性,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重視這一課程,從而為課程的深入開展做好心理上的準備。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是決定其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從單純的造型出發,通過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得到一個或多個有創意的造型,是創造性思維觀念引導下的個性化結果,而這是一種非常科學而有效的教學方法。例如,“一個碗,其口是圓形的,但它的底部卻是直線的”,這是民間美術造型的一種形式,它體現了民間美術的一個觀念:“碗口應該畫成圓的,這是為了能盛入東西,而碗底應該畫成直線的,這是為了能放在一個平麵上”。這是從客觀、現實出發表現的一種造型觀念,即現實是不能改變的——碗口是圓形的,畫到平麵上也一定是圓形的,如果畫成橢圓形或其他形狀就不對。這種觀念在古代埃及、印度等文明中也普遍存在,如埃及人畫池塘,池塘是橢圓形的,池塘邊上的樹是圍繞著池塘邊立著生長的,那麼在平麵繪畫中,埃及人也會將樹畫成圍繞池塘邊立著生長的樣式,而不是西方繪畫中通常的一點透視法畫出來的樣式。再如印度繪畫,有時候畫一個側麵人物,本來隻能畫一隻側麵的眼睛,但為了求全,藝術家往往把另外一隻眼睛也畫在那隻側麵眼睛的旁邊,這樣的例子在中國古代民間美術當中比比皆是,樓梯口的透視在畫麵中可以是近小遠大,因為它不是生活中的焦點透視作用下的物象。在民間美術中,畫在紙上的碗,不是被某一個視角固定的碗,而是從各個角度抽取出來的觀念意義上的碗。按照西方繪畫的理論,這是簡單造型的立體主義(是否立體派的產生也運用了中國民間美術,這也不是不可能的),因此,一個視覺內容的創作,是觀念作用下的結果,具有功能的作品產生。這種功能存在於人們見到的物象,並且自然地被經驗銜接在頭腦中,因此創造的思維需要大量造型觀念支持,這些觀念的運用在民間美術作品中有很多,而且需要我們去發現,並學會使用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