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間美術本科基礎教學方法探析(2 / 2)

用民間美術造型思維去思考,重新審視中西方的藝術作品。在學習西方美術史時,我們總是按照西方的思維去思考問題,能否按照新的思維方法、新的角度去思考?筆者在讓學生看法國現代主義畫家塞尚的繪畫時,學生發現他的繪畫的視角不是在同一個角度取景,這些和傳統的中國畫的畫法相似。這用中國民間美術造型中的“全方位空間”思維方法可以解釋,即同一畫麵有不同的視角組合在一起,這與呂勝中在《造型原本》中總結中國民間美術的造型思維方法相符。有的學生認為挪威畫家克裏姆特“母與子”係列作品,按照呂勝中的“時間與運動”理解,表現人從出生到老的過程。在西方的“觀念藝術”中,觀者與作者的參與、互動是一大特點。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剪紙能人剪了一位手拎七星秤賣魚的場麵,有人開玩笑對作者說隻有賣魚的,怎麼沒有買魚的?作者說誰看他的作品誰就是買魚的……這樣的故事讓學生了解互動的概念,學生也做出了許多好的作品。如學生張思明的作品《無題》,內容是一個男人揮拳打自己的影子,卻被自己打倒。這個學生是利用影子的造型方法反映民間“以虛為實”的觀念進行創作,說明人應該不斷和自己鬥爭才能發展;學生袁東明的作品《錯亂》從民間美術中“信天遊”的造型手法得到啟示,反映了“秩序與混亂”的觀念意義等。

從本質意義來說,年輕人多有這個時代所帶來的最前衛的東西,也就是說具有先進性,他們在享用這個時代生產的社會和文化財富,並利用這個時代產生相關的新觀念去思考,要了解他們這些知識的背景下,與有意義的觀念結合,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的結果。貢布裏希曾說,社會發展不是技術上的進步,而是觀念上的進步。觀念意義的存在具有重要作用,舊的觀念讓人迂腐頑固,新的觀念使人開明進步。時代要求我們有新鮮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觀念,而關鍵是如何在具體的教學中去體現。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係

(責任編輯:賀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