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國古建築裝飾的雕塑功能
(一)裝飾雕塑體現了宗教信仰
我國古建築裝飾雕塑分為兩種,一種是建築物自身,另一種是由宗教信仰產生的裝飾雕塑,比如寺廟、教堂和石窟等。在古代,對於大自然,人們隻能通過自己的主觀意念去感知,並將自然現象與主觀意識結合起來,形成神話傳說,於是便產生了圖騰文化以及宗教信仰,人們將自己的願望、想象賦予裝飾雕塑之中,於是圖騰文化以及宗教信仰變成了古代建築裝飾雕塑的標誌與符號。作為裝飾雕塑,承載著曆史文化信息,體現著人們的精神追求,也是人類智慧的縮影。比如古建築中的磚雕藝術,在早期,人們在磚上刻畫的動機與當時的自然環境、宗教信仰存在著很大的關係,麵對自然災害與戰爭災難,人們相信通過祈求神靈,可以克服災難,所以刻畫紋飾明顯體現了古代人們對於神靈和大自然的信仰和崇拜。
(二)裝飾雕塑滿足了人們的審美欲望
我國古代建築的裝飾雕塑,比如門窗上的木雕、欄杆上的石雕,它們都是由紋飾圖案構成的,不僅可以點綴建築物,而且還增添了美觀程度。以紋飾圖案構成的裝飾雕塑種類繁多,包括山海景色、天宮樓閣等,比如唐代河南安陽的修定寺塔,用不同的圖案的浮雕鑲嵌塔的四壁,造型生動逼真、美觀大方,是唐代藝術的珍品。有的雕塑還具有實用性,比如器皿和小型雕塑等工藝品,還有一些建築雕塑是作為殉葬品的,比如唐代的唐三彩的馬和秦始皇兵馬俑。
(三)裝飾雕塑可以美化環境
在環境美化方麵,裝飾雕塑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裝飾雕塑作為建築實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雕、琢、塑、刻等藝術手法,塑造出美化環境的藝術形象,花樣繁多的雕飾紋樣附屬於雄偉的宮殿以及寺廟中,展現了雕塑與建築的高度融合。建築裝飾雕塑所雕飾的內容和形態,可以彌補空間環境的缺陷和不足,從而營造富於生命活力的新環境和氛圍,比如我國古代以花、鳥、魚、蟲為題材的宮殿、住宅以及寺廟等。
結語
古代建築裝飾雕塑是人們在生產實踐活動中創造出來的,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互作用的產物,具有非常高的社會價值與藝術價值。它承載了曆史文化信息,也表現了人們的精神文化追求和信仰,通過不同的藝術形態,體現了不同材質的美感,表達了不同的藝術內涵。
參考文獻:
[1]孫冀東,薑文博.中國古代建築裝飾雕塑的形式與功能分析[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6(1):27—29.
[2]張恒翔.中國古代建築裝飾雕塑簡介——建築裝飾磚雕、石雕、木雕藝術欣賞[J].中國美術教育,2009(1):55—56.
[3]歐陽勁鬆.淺析對中國古代雕塑發展史的研究[J].景德鎮陶瓷,2011(1):34—35.
[4]薄曉光.趨吉意識的物化:中國古代民居建築裝飾中的祈福求祥主題[J],藝術百家,2006,3 (3):17—19.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