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漆器的審美特性對創新設計的作用
學術論壇
作者:顏偉娜
【內容摘要】彝族漆器是風格獨特的民族藝術珍品。目前彝族漆器工業化生產已初具規模,產品在市場中占據較大份額。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不同審美需求。求新求變,在繼承中創新是彝族漆器麵臨的重大課題,文章通過對彝族漆器的分析,客觀地找出其不足之處,以期促進彝族新漆器時代早日到來。
【關鍵詞】彝族漆器 審美特性 創新設計 發展對策 民族產業
彝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主要分布於我國的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省區。彝族的漆器藝術是我國民族藝術寶庫中的珍品,不僅美觀實用,具有欣賞價值,而且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至今,涼山彝族仍在廣泛使用漆器,這在其他民族中是難以見到的。彝族漆器品種齊全,工藝精美,手感溫潤,既可把玩欣賞,又具有貼近生活的實用功能,作為禮品、生活用品、旅遊紀念品都非常適合。經濟科技大繁榮的今天,彝族漆器麵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需在繼承中創新,通過技術和品種的革新來逐步適應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通過研究總結,筆者認為彝族漆器有五種審美特性值得我們關注,分別是抽象性、裝飾性、宗教性、環保性、工藝性,應逐一對其進行研究、探索,能夠真正“取其精華”,與此同時客觀地找出其不足之處以便改良,達到彝族新漆器的全麵提升。
一、彝族漆器的五種審美特性
(一)抽象性
彝族漆器的抽象性,主要體現在漆器的圖案、紋樣方麵。彝族漆器紋樣的種類大致可以分為自然紋樣、動物紋樣、植物紋樣、生產工具紋樣和其他生活紋樣等。彝族人民以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樹木瓜果、飛禽走獸等為素材,通過直接摹擬,再加以提煉、概括並表現出來,形成了豐富的彝族漆器紋飾。生動的圖案與幾何線條動靜相間,造成一種剪影效果,有著濃厚的民族特點及生活氣息。器物大小也影響紋飾布局,小型器物紋樣精致簡潔,大型器物紋樣華麗多變。大氣神秘的風格,不受寫實藝術的束縛,以抽象的點、線、麵為主的設計語言,兼具原始繪畫遺風和現代構成元素,粗細兼顧、主次得當、繁簡相宜,巧妙地分割和點綴器皿,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充分傳達了彝族漆器圖案的獨特美感。
(二)裝飾性
彝族漆器的裝飾性,主要體現在漆器的器皿造型方麵。彝族漆器的造型主要有動物造型和圓形造型兩種。彝族漆器中的動物造型是一大特點,多見於酒器當中,亦分為天然造型和人工造型兩種。天然造型的彝族漆器有的直接用動物的器官如牛角、羚羊角、豬蹄、鷹爪、雁爪等加工製作而成;人工造型以禽鳥、動物的外形為設計依據,創作而成的仿生作品如鳥形壺。①動物造型的漆器本身就具有較強的裝飾性,彝族匠人盡量保存其自然形態,隻在關鍵部位點綴改造。圓形造型的漆器造型流暢溫婉,在圖案布局與器型上注重統一和諧。筒狀的器型一般是橫向紋飾,鼓腹器型多有橫向的分層和分帶,且紋樣集中在鼓腹部。彝族漆器的工匠根據各種器皿的造型、用途和需要,采用相對應的布局裝飾,使得絢麗的紋飾和優美的造型渾然一體。
(三)宗教性
彝族漆器的宗教性,主要體現在漆器的色彩搭配方麵。彝族漆器從古到今不超過黑、紅、黃三色,被稱作彝族的“三色文化”。根據彝族的習俗,“黑”象征黑土,莊重、肅穆、沉靜、高貴、威嚴、沉默;“紅”象征火,給人以堅定、熾熱,使人充滿活力、快樂感;“黃”象征陽光,萬物生存之源,人類生活之本,給人以光明和幸福感。在彝族漆器作品中,三色錯綜搭配,間隔使用,以黑為主,與紅、黃二色相配合,色彩明快豔麗。尤以餐具、酒具、馬鞍和鎧甲上的彩繪最為典型。彝人的紅、黃、黑三色彩繪漆器在彝族傳統文化中獨樹一幟,是彝族器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環保性
彝族漆器的環保性,主要體現在漆器用材方麵。彝族人曆來沒有使用陶器的習慣,因為陶器易破碎且笨重,不適應流動的“不喜耕稼,多畜牧”的生活習慣,於是木器在彝族先民生活中顯得尤為重要。②在木器上刷漆就成了漆器。彝族漆器的選材相當考究,木質的粗細軟硬不同,漆出的質量效果也千差萬別。用杜鵑樹(彝語索瑪)和樺樹做底胎,漆出來的細膩感、光澤度堪稱完美。這兩種樹生長在寒冷的高山地帶,材質細膩,做器具不易開裂,是最佳的漆器原料。彝族漆器使用的漆液采割於漆樹,屬於珍貴天然材料,據《本草綱目》記載,天然土漆有防毒祛病、延年益壽的保健功效,日本科學家早已證實其中含有多種氨基酸及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彝族先民在遠古時代就已重視漆樹的栽培和采割。在木胎上刷塗漆液,可保持漆器堅固美觀、防水抗潮。漆器顏料是生漆和朱砂、石黃、銀珠等珍貴的礦物顏料配製而成,同樣符合人們追求自然、環保的現代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