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工藝性
彝族漆器的工藝性,主要體現在漆器的製作技藝方麵。傳統彝族漆器全部為手工製作,耗時費力,須經十幾道工序方能完成,加之土漆漆膜需在特定的溫度、濕度環境中才能慢慢幹燥,工期長、勞動量大。以往漆藝技法“傳內不傳外,傳兒不傳女”,致使這門彝族手工藝在少數群體中延續傳承,其昂貴的製作成本,也使得漆器僅為富裕家庭所享有。彝族漆器的製作工藝大體有以下幾步:繪製圖紙、照圖砍削出毛坯、細致修整木胎、用刀刮或磨石等工具打磨拋光、刮灰以填平補缺、刷漆、圖案彩繪、放置陰涼處陰幹等。值得一提的是,漆器要漆出光澤必須上漆數道,而且第一次幹後才能漆下麵的幾道,周期較長。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對漆器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女性也得以學習漆器技藝,製作漆器的工匠師群體逐步壯大,漆藝工序也隨時代創新、精簡,效率和產量大大提高。
二、彝族漆器目前的發展狀況
四川涼山州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涼山民族工藝公司是1982年在國家投資的基礎上,聘請民間藝人創辦的民族工藝企業,開創了彝族漆器工業化生產之先河。經過30多年的不斷探索、創新和實踐,把彝族漆器這一極具文化、曆史價值的工藝品推向外界,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喜愛。現在才發展起來的部分彝族餐具廠,在原來彝族傳統漆器工藝及設備基礎上都有了較大的改善和提高,生產出了一批批質量好、工藝性強的各類木製漆器。其產品在涼山商品市場占有一定的位置,並遠銷海外。但隨著社會的不斷前進,彝族漆器遠遠不能滿足現代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彝族大部分地區經濟、科技、文化不發達,甚至少數地區仍貧困落後,漆器的製作條件、環境受到極大製約,此外彝族漆器的工匠們雖心靈手巧,但文化水平參差不齊,製作的漆器風格和種類隻局限於本民族的審美和實用範圍,或墨守陳規,或膚淺變化,對其他民族的手工藝成果以及現代工藝產品熟視無睹,沒有深刻思考傳統彝族漆器如何成功轉型,高素質的彝族漆器的研發、推廣團體還沒有形成。在旅遊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重大機遇和挑戰同時到來,彝族漆器方方麵麵的缺陷和不足在現階段越發清晰地顯現出來,急切需要一一梳理解決。
三、彝族漆器的創新發展對策
手工藝的技術進步與審美變化,一直是我們民族文化發展的基本支撐點。手工藝並不僅僅是一門古老的生產技藝,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而言,它是該區域文明進化的“活化石”。越是悠久的文明形態,其手工藝的文化積澱就越深厚。③彝族漆器伴隨著彝族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不斷豐富提高,彝族漆器的五種審美特性是其存在至今的旺盛生命力之源,也是區別於其他民族手工藝品的重要特色,深入挖掘彝族漆器的形式美感和設計優勢,並積極將其他民族有價值的東西借鑒引進,使其隨時代進步,真正實現現代彝族新漆器的完美轉變。
(一)針對彝族漆器的圖案、紋樣抽象性的完善
以抽象紋樣為主的彝族漆器,可吸收現代平麵構成、抽象繪畫的新穎構圖和搭配法則,因為都以點、線、麵為設計元素,應該會很容易融合;涉及人物類圖案,可借鑒希臘瓶畫藝術,按照黃金比例定律描繪人物,會使人物體態更加修長優雅;用彝族文字豐富圖案紋樣,也是巧妙的新點子,利用其抽象圖形和文字意義,裝飾在彝族漆器上,起到對文化承上啟下的作用。相信增添了時尚氣息的彝族漆器的紋飾,會獲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同。
(二)針對彝族漆器的器皿造型裝飾性的完善
彝族漆器主要有動物造型和圓形造型,動物造型裝飾性強,應繼續傳承,圓形造型大多都受實用的影響,有圈足或托柄,有些還保持了古代“豆”的形象。其實現代彝族已逐漸脫離遊牧生活,生活趨於安定,日用材料也增加了陶瓷、不鏽鋼、塑料以及鋁製品,漆器不可取代的實用功能正被動搖,以審美功能為主要目的的首飾、酒具擺件、漆雕塑、旅遊紀念品是彝族漆器新的發展方向,不受實用框架的束縛,彝族漆器造型可以更加豐富多變,美感和裝飾性的水平也將得到提高。除已有的手鐲、發簪,彝族漆器還可以發展項鏈、耳環、戒指等裝飾品,以及花瓶、花插、包裝盒等彝族傳統生活中沒有的品種類型。這些工藝品對造型的裝飾性、材料工藝要求都較高,同時需要緊貼流行風尚,日本的器皿造型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