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室內設計中空間的藝術價值(2 / 2)

強調空間在設計中的“主角地位”並不是全盤否定裝飾的作用。按功能組織空間時也要考慮到裝飾的作用,因為單純的空間是無法讓置身其中的人感到愉悅的,那樣的空間帶給人的將是形式上的單調和情感上的冷漠。如美國當代建築美學家托伯特·哈姆林所說,“純物質的功能主義決不能創造出完全令人滿意的建築來”。裝飾性藝術表現作為一種傳達美的手段,以它特有的方式改變和美化了空間環境,強化了空間主旨,是內部空間合乎邏輯的反映,是合乎人的需求,並與人的審美理想能夠產生共鳴的。從某種意義來說,室內空間設計的目標就是要根據空間的功能要求、文化內涵和組合關係來確定其裝飾樣式,把內部空間和外部裝飾協調統一起來,各得其所。但在這裏,有一點我們必須清楚,即室內設計是一個比較複雜的係統,諸要素在係統中並非都處於相同地位和起到同樣的作用,如空間相對裝飾來說就處於支配地位,影響著裝飾及其他因素而成為決定性的要素。

雖然室內設計的靈魂是空間,但強調空間的重要性並未在人們最初的建築活動中形成共識。古典主義時期,空間尚未得到人們的重視,建造建築的目的與其說是為了形成空間,倒不如說是為了獲得圍合空間的實體,空間隻是建築的附屬物。如,古埃及時期人們建造體形巨大的金字塔,金字塔與其說是建築,倒不如說是建築雕塑,因為相對宏偉壯觀的外部形態,其內部空間幾乎被忽視了;古希臘時期因其並沒有把神廟看作是禮拜的場所,而是象征著神的家,所有宗教儀式都被安排在露天廣場舉行,所以,古希臘建築更多注重的是建築的外觀形體設計,而忽視其內部空間;古羅馬時期人們才開始真正進入一種空間圍合狀態,但此時高大、雄偉的建築空間總是作為國家權威與尊嚴的象征,完全忽視了人的內心感受。在早期基督教時期,教堂作為一個公眾集會的大禮堂,是參加宗教儀式和祈禱的場所,建築師在設計中依據人的因素開始考慮空間。拜占庭時期因其信奉的東正教宣揚眾教徒之間的平等一致,要求教堂體現出向心性和聖壇與教眾的接近,所以空間向著更適合這個要求的集中式形製發展。羅馬時期則是在教堂祭壇前增建一個橫向空間,形成了一個十字形的平麵,被稱作拉丁十字式,這一直是天主教最正統的教堂空間形製。哥特式建築是伴隨著人們進一步開拓內部空間的需求出現的,建築師在空間中為人們營造了一個向上和向前的兩個空間動勢,而且體量空前。文藝複興時期的創新體現的是一種格律美學的發展與運用,試圖在空間設計中尋求一種秩序、一種規律、一種章法。巴洛克時期建築的內涵非常複雜,有其特殊的開拓和成就,它常采用非理性的構圖手法,消解了空間和形體上明確單純的幾何性及邏輯關係,創造了一種新的空間概念,並賦予空間以動感。現代主義時期建築空間從傳統的靜態平麵布局過渡到靈活、開放和可變的現代平麵布局,提倡簡潔,將裝飾因素減至功能要求的最低限度。而到了後現代時期,建築空間逐漸從勻質空間發展到多功能的綜合,帶有明顯的逆反性,推崇矛盾性、複雜性、含混性等一係列與傳統美學不相容的審美範疇。

從建築空間的發展演變中我們不難發現,人們對建築室內空間藝術價值的認知經曆了一個從最初忽視到逐漸重視的意識形態的轉變過程,但無論怎樣,都不可否認空間在設計中所具有的魅力,它是主角,是靈魂,這是合乎曆史發展規律的。

雖然我們今天對空間的認知、對室內設計的發展有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無論是設計方式、目標、手段、技術或是理念卻從未停止過發展的腳步,正如經濟沒有了增長就不能運行一樣,室內設計如果不把目標瞄準未來就不會有進步。如今,隨著人們思想意識與文化素養的進一步提高,對更高品質的生活空間需求欲望不斷增強,這就要求設計從業者要不斷完善和深化對空間藝術價值的研究,以尋求真正的、本質上的創新與發展來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這是空間理論與設計發展最直接的推動力,也是激發空間設計活力的有效手段。

空間的魅力是無法抗拒的,縱使我們可能有時忽略它,但室內空間設計的美感和藝術價值最終還是體現在這個動態的、有生命的“空間”之中。

參考文獻:

[1]布魯諾·賽維.建築空間論[M].張似讚,譯.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2]赫曼·赫茨伯格.建築學教程2——空間與建築師[M].劉大馨,古紅纓,譯.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沈陽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責任編輯:賀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