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主義思潮對服裝拚布藝術的影響
學術論壇
作者:屠晨琛
【內容摘要】拚布藝術已經不單單是一種通過改變麵料色彩和肌理的裝飾手法,它被廣泛地運用在當下的服裝設計領域,設計師以此為靈感,設計出風格迥異、形式多樣的服裝。拚布藝術更多地融進了後現代主義藝術的思潮,成為詮釋後現代主義設計觀念的載體,成為一種被大眾接受、反傳統的、個性化的設計。
【關鍵詞】後現代主義 服裝設計 拚布藝術 反傳統 個性化
“後”即反的意思,表示對現代藝術的反叛。後現代主義者認為,設計並不隻是解決功能問題,還應該考慮到人的情感問題,提倡情感化的設計。設計是為人服務的,是人與設計產品親切、自由的對話。後現代設計正是針對過分強調功能而使生活變成了一種機器運轉般毫無感情色彩的動作而引發的一種設計傾向。
後現代藝術對服裝設計的最大影響就是反傳統的設計。後現代主義設計的通俗化特征使人們每天的生活不再是朝九晚五的兩點一線,它常常是以幽默、叛逆、奇思妙想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如服裝設計大師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摒棄裁剪縫製構成的嚴謹美,使用撕碎、補丁、開綻、破口、打結等不合乎常理的設計手法,利用立體裁剪與平麵裁剪相結合,使服裝更具個性化。
後現代主義具有曆史折衷主義、文化混搭風格的設計特征,是反傳統的設計。服裝設計中的拚布藝術恰恰也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眾所周知,時裝業是全球水資源消耗第二大的產業,因此,服裝的設計必須首先考慮不能無目的地鋪張浪費,拚布服裝的可重複利用麵料進行設計,是綠色設計的體現。後現代主義對拚布服裝的影響,使當下的拚布服裝與傳統的拚布服裝在麵料、色彩、造型上都有了一定的差別。
首先,在服裝麵料的選材上,傳統的拚布服裝多是一些老舊的衣服和碎布拚接組合的,而當下的拚布服裝的製作常使用一些非服裝材料,打破傳統,為服裝設計帶來很大的突破,讓人們更好地去接受新鮮事物,把傳統手工藝時尚化。拚布麵料可以為設計師提供設計的靈感,設計師可以按照自己的設計意願,經過拚接的方式靈活創造出更多的新麵料,帶來新的肌理感受、視覺感受,是一種個性化、裝飾化的服裝效果。最大的益處是拚布服裝的循環再利用,為人們低碳生活的理念所提倡,做到了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其次,傳統拚布服裝的色彩,由於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多講究一些字的諧音意,進入後現代社會以後,和諧的色彩反而在新的時代裏演變成審美疲勞,反傳統、張顯個性也在色彩的運用上得到體現。像是日本多層次的街頭服裝,色彩隨意,數量遠超過五種,並且色彩混合的麵積、對比的強度均超過傳統審美的尺度,這充分說明帶有衝突、不太和諧的色彩的服裝設計成為設計的主流,打破了人們以往的審美觀念。
最後,在服裝的造型上,傳統的拚布服裝與當下的拚布服裝也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傳統的拚布服裝,大多采用平麵構成的方式,傳統穩重。當下的拚布服裝,隨著被大家認可,設計師大花心思,希望在拚布服裝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於是,一種立體的拚布服裝進入人們的視線,通過把不同的麵料組合,構成單位布片,但這已經不是布片了,已經創新為一些立體的拚布構成,將這些單位布片組合,最後再縫製在服裝的各個部位上,達到一種立體、獨特的服裝視覺效果,體現了拚布服裝個性化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