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分析總結後現代藝術的特征,以及從服裝設計的三要素看服裝從現代主義發展到後現代主義的過程,筆者認為後現代藝術與服裝設計中拚布藝術有著異曲同工的作用,具體可分為兩個方麵,一方麵是藝術形式的相似,另一方麵則為藝術形態上的共鳴。
1.拚布藝術作為一種服裝設計的載體,它的應用具有自由性,是一種打破傳統、反常規的體現,例如,現在非常流行的故意人為留出的縫邊工藝,表現出一種破舊、自然的真實感。拚布服裝的起源也正是為了服務於不富裕的人,然而,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拚布在使用的過程中,人們逐漸將“窮人”常常用的拚布形式賦予設計美感。於是,在當今的時尚舞台上,頻繁有設計師將拚布藝術大膽地運用在服裝設計中,表達後現代反叛、顛覆的本質。
2.隨著拚布形式在服裝中大量運用,如今,拚布藝術更多地演變成服裝設計創意的一種方法。後現代主義所表達的意識形態與服裝設計中拚布藝術的精神內涵相得益彰,後現代主義思想表達的是一種打破傳統規則的決裂或打碎,然而拚布藝術本身就具有破碎、割裂、重組的特征,逐漸的,拚布藝術成為設計師創作時打破傳統樣式後重新組合、拚接成新形式的一種方法。
由此可見,拚布藝術在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拚接形式上,服裝設計師對於麵料的選擇,也已經不單單是麵料的重組再造,隨著非服裝麵料的出現,人們可以循環利用生活中的資源作為服裝麵料,設計師可以按照自己的設計構思,形成服裝新的組合形式和功能,帶來新的審美趣味,使拚布的傳統元素與時尚更好地融合,展現服裝的個性化、多元化;在生活情趣上,拚布藝術勾起了人們對過去的美好回憶,掀起了手工藝複古的潮流,工藝製作的好或壞已經不是非常重要,人們更享受的是一針一線、傾注心思、仔細縫紉的過程;在思想觀念上,拚布藝術打破傳統、追求個性,拚布服裝更多地成為了服裝設計師表現自己獨特設計的載體。
參考文獻:
[1]魯葵花.服裝材料創意設計[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4.
[2]楊道聖.服裝美學[M].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3]卞向陽.服裝藝術判斷[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6.
[4]陳曉萍.民間布藝[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5]吉尼·斯蒂芬·弗林.時尚:從觀念到消費者[M].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與信息工程學院服裝係
(責任編輯:賀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