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體能訓練(1 / 1)

動作發育特點

孩子經過前一階段的努力,小步獨自走得穩當了,不但在平地走得很好,而且很喜歡爬台階,下台階時知道用一隻手扶著下。此時,家長不要阻止孩子,要鼓勵他,同時注意在旁邊保護他。這樣的活動員既鍛煉了身體,又促進了智力發育,使手、腳更協調地運動。這麼大的孩子會用杯子喝水了,但自己還拿不穩,常常把杯子的水灑得到處都是。吃飯的時候,孩子常喜歡自己握匙取菜吃,但是還拿不穩。這麼大的孩子平衡能力還比較差。

增加孩子玩的內容

15~17個月的孩子,活動範圍增大,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小鏟、小桶、小圓環等玩具,從而增加孩子玩的內容,開發孩子的智力。為了鍛煉手腦協調能力,在家長的看護下,可以用一個小瓶裝上一些五顏六色的扣子,讓孩子將扣子倒出來再裝進去。還可以給孩子準備兩個小方盒,裏麵放一些小木棍和小玩具,讓孩子把木棍和玩具從這個盒裏拿到那一個盒子裏。孩子喜歡玩水和土,在夏天,可以給孩子準備一盆水,一個小碗,再放上五顏六色的塑料玩具,讓孩子盡性地玩。也可以給他準備一盆沙土和一個小桶,他會把沙土裝進小桶,裝滿後再倒出來,然後再裝再倒,多次反複地玩耍。此時千萬不要因為怕弄髒孩子而限製他的活動。

與孩子一起遊戲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遊戲,如給孩子戴上小貓或者其他小動物的頭飾,讓孩子學這些動物叫。然後家長戴上其他小動物的頭飾去找。孩子會玩得非常高興和開心。這樣也能鍛煉孩子的思維、想象和尋找能力,同時也能發展孩子的空間知覺。

遊戲——看誰撿的快:把各種彩色的紙片或小玩具散在地麵上,每樣東西相距1~2米遠,讓寶寶和其他小朋友比賽,看誰撿的最多。

遊戲——滾球、投球:讓寶寶滾皮球,或讓他與別的小朋友比賽,把球投進一個較大的箱內,看誰投進的多。這樣通過彎腰、蹲下、站起、舉手等動作的訓練,達到促進大腦和體能的鍛煉。

語言訓練措施

在語言上,孩子在學說話的時期,常以詞代替意思,大人很難理解,隻有孩子自己知道。比如叫“媽媽”,可能要媽媽與自己一塊玩,也可能是要吃的或喝的,說“上外”,可能是要上外邊玩,也可能要到商店買吃的。影響與成人的思想交流。因此,大人們從一開始教孩子說話時,不要用小兒語教。所謂小兒語是指“貓貓”、“狗狗”、“吃飯飯”、“喝水水”等。這樣教習慣了,對以後說話的準確性有影響。所以從一開始就要教孩子說完整準確的句子,開始說一些很短的句子,以後再說長一點的,慢慢就會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的準確性。

在教孩子說話過程中,采取從一些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入手。可以給孩子帶上一個小狗的頭飾,讓他汪汪叫,問他:“你是誰?”他回答:“是小狗。”大人可以糾正他說:“我是小狗。”孩子就會跟著學說一遍。家長再問:“你喜歡吃什麼呀?”孩子會說:“骨頭。”家長可以教他:“我愛啃骨頭。”這樣反複說幾次,玩幾次就能掌握了。又比如可以結合一些動作教孩子說話,讓孩子學小白兔蹦蹦跳跳,大人問他:“你是誰呀?”孩子回答:“兔。”大人可以教他說:“我是小白兔。”家長問他:“小白兔怎麼走路呀?”孩子會說:“蹦。”家長可以教他說:“一蹦一跳地走路。”孩子會跟著學。有的孩子學緩慢一些,家長千萬不要嚇唬他,責備他,要耐心,以免孩子內心緊張,有負擔,反而對孩子語言發育不利。有的操之過急會引起口吃。

總之,教孩子學東西的方法要多樣化,以他喜歡的形式來教,增進孩子的興趣和主動性,這樣才容易吸收、學會。另外,孩子也有私心,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時常搶別人的玩具,互不相讓。在這方麵要教育孩子有玩具一起玩,和小朋友要友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