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運動的發育特點
2歲的寶寶,走路穩,跑步快,會用雙腳跳,也會向前跳,還能從矮的台階上獨立跳下並能站穩。有能跑能停的平衡能力,喜歡踢球。吃飯時喜歡學成人用筷子夾菜。用筆塗塗畫畫,畫直線、畫圓。喜歡玩套桶、套塔等。開始有數的順序和空間感知能力。
大動作的訓練
訓練立定跳遠
與孩子相對站立,拉著孩子雙手,然後告訴孩子向前跳,熟練後可讓孩子獨自跳遠,並練習從最後一級台階跳下並獨立站穩的動作。
訓練跑與停
在跑步基礎上繼續練習能跑能停的平衡能力。
訓練上高處夠取物品
將玩具放在高處,在父母監護下,看寶寶是否學會先爬上椅子,再爬上桌子站在高處將玩具取下。讓寶寶學會四肢協調,身體靈巧。訓練前,家長要先檢查桌子和椅子是否安放牢靠,並在旁監護不讓寶寶摔下來。學會了上高處夠取物品之後,家長要注意,洗滌劑、化妝品、藥品等凡是有可能讓孩子夠取下來誤吞誤服的東西,都應鎖入櫃子內,不能讓寶寶自己取用。當寶寶能取到玩具時應即時表揚:“瞧我們寶寶多捧!真能幹!”
練習踢球、用凳子搭個球門,先示範將球踢進球門,然後讓孩子試踢,踢進去要給予鼓勵。
精細動作的訓練
學穿珠
用尼龍繩或紙繩穿木珠。選擇2厘米以上的木珠,珠孔口徑約5毫米以便穿入,防止寶寶吞咽木珠。或選用粗塑料導管,剪成2厘米大小,讓寶寶學習穿珠。
玩套疊玩具
如套碗、套桶等玩具,按大小次序拆開和安裝,父母可以先示範,指導孩子按次序拆裝,孩子會聚精會神地裝拆,可培養孩子的專注能力,學會大小順序,通過手的操作,實地觀察到套疊玩具一個比一個大,逐漸體會到數的順序和對空間的認識。
學畫圓圈
用一張大紙放在桌上,讓寶寶右手握蠟筆,左手按紙在紙上塗畫。家長示範在紙上畫圈,握住寶寶的手在紙上作環形運動,寶寶就開始畫出螺旋形的曲線,經過多次練習,漸漸學會讓曲線封口,就成了圓形。
學習物品或圖片配對
先從已經熟認的物品和圖片開始。先找出2~3種完全一樣的用品或玩具,如兩個一樣的瓶子,一樣的積木,一樣的盒子亂放在桌上。媽媽取出其中兩個一樣的東西擺在一起,說:“這兩個一樣”,鼓勵寶寶找出第二對和第三對。
再找出以前學習認物的圖片,先選擇了對亂放在桌上,請寶寶學習配對。以後一麵學習新的物品和圖片,使寶寶能從10、12、14、16~20張當中將圖片完全配成對子。
語言能力訓練
學習記住家人的稱謂
教孩子記住爺爺、奶奶、小姨等稱呼。學會自我介紹,說出自己的姓和名,同時記住爸爸媽媽的姓和名。學會用手指表示自己幾歲,並用口說出來。如果學話順利,還可以進一步要求孩子說出自己是“女孩”還是“男孩”。
教學說完整句
教小孩學說完整句,包括主語、謂語、賓語的句子。如“媽媽上班去了”,“我要上街”,“我要上公園”,並教孩子使用一些簡單的形容同。如“我要紅色的球”,“我要穿紅色衣服”,“我要圓餅幹”等,這些形容詞一定是簡單、形象。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見的。
學習辨聲音
讓孩子聽周圍會發出聲音的東西,如鳥叫聲、汽車聲、鍾表聲、電話聲等,聽到這些聲音時,問孩子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答不出來就直接讓孩子邊看邊聽,並告訴他,什麼是大人講話的聲音,什麼是走路的聲音,逐漸學會辨聽。
背誦兒歌
教孩子念兒歌,每首兒歌四句,每句三個字,聽起來押韻,讀起來順口,反複練習。注意,要完全會背誦一首後再教新的。這樣提高了孩子的語言能力,增強了韻律感、記憶力,同時也激發了小兒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孩子多聽英語歌,戲耍中鍛煉了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