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五百裏外堯山(1 / 3)

小李子在聽完何公公這些話之後,倒也沒有多想,隻以為他這是跟他一樣在擔心皇上。

於是,他直接就跟竹筒倒豆子一樣,把他從王府裏聽來的那些事全都給何公公一下說了。

他說,他們皇上應該是沒有來得及被那文姑娘把脈。

畢竟,他們陵攸殿下那個時候前腳一走,後腳,這皇上又把自己給弄傷了。

到了後麵,他們則是在那兒忙著止血,又忙著給他們家王爺驅蠱,又哪裏還顧得上什麼把脈不把脈的事兒。

何公公把這些話一聽,他整個人倒是不禁在暗地裏稍稍鬆了一口氣。

隻不過,很快地,他又在那裏皺眉想,血引驅蠱……嘶,這種手法,他好像是在哪兒聽說過,可是……是在哪兒呢?

何公公對他腦海裏時不時總愛浮出來的這些往事,感到頭疼。

他在那兒皺眉沉思了一會兒,發現仍舊未想出來之後,幹脆就不想了。

等到明天天一亮,他帶人去接自家主子的時候,該提點的東西,他可是一樣也不能少了。

否則,他們攝政王府裏的人還當真以為他們宮裏的人好欺負。

何公公在想到這裏之後,整個人就沒再有什麼興趣和小李子說話了。

隻是,在這同樣的一晚,遠在京城五百裏之外的堯山,黎民百姓們怨聲載道埋怨官府,埋怨朝廷的聲音,從來都沒有斷。

“娘,今晚我們是不是又要餓肚子了?”

慘淡的月光下,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兒,正被一婦人摟在腰間。

那婦人紅腫著個眼,臉上的皮膚也是黝黑。

但此刻,她的懷裏卻還抱著一個不過才兩三個月大的嬰兒。

這時,她的眼睛,正無神的直視著遠方。

她腦海裏的思緒像是在放空。

畢竟,就連她身邊的孩子在跟她說什麼,她都渾渾噩噩的沒有半點回應。

這裏,是堯山。

緊挨西璃的大梁封地裏的一個郡縣。

而這堯山要真要說起來,乃是間隔西璃與大夏兩國之間的一個偏遠要塞!

他們這兒,地處荊棘林,行至南城城門處才有一寬闊馬道。

往日,他們這裏的人大多靠貿易與種地為生。

但很顯然,今年這種天氣,地裏的莊稼收成並不好。

他們這裏沒有收成,那麼可就代表著,他們這裏的人起碼有約莫半年的時間吃不上飽飯,更遑論拿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去跟別人交換。

是以,他們這兒的人,今年大多餓了肚子。

隻不過,就在他們這些人想要大著膽子討一口朝廷的救濟糧時,縣太爺居然告訴他們,他們這裏因為實在太過偏遠,本身官府的存糧也過少,是以,每日隻能有些粥來施舍給他們。

至於,那種成袋成袋的米糧,可就不用想了。

就連他們官府,這些時日再熬過幾頓,也吃不上新鮮的米糧。

這下,不知不覺間,堯山的百姓裏,漸漸地籠罩起了一層淡淡的沮喪。

他們這點沮喪,在縣太爺組織他們這堯山附近的員外來施粥時,這種沮喪則更明顯了。

此時,一個粥鋪子上,有個赤膊大漢,在那裏心情不爽地惱怒道:“我可去他娘的!”

“前兩日的粥雖是其中米粒稀少,但好歹這一碗下去,也夠咱們這成年人一多半兒的飯量!”

“如今,這……這!一碗粥乘來,幾乎是清水也就算了,怎的還有一股放餿了的味道?”

伴隨著這大漢不爽地說話聲音一落,他周邊立時就有人在那兒接口道:“你這有什麼不滿?”

“這天本就一天比一天熱!粥放餿了很正常!”

“可是,那為何縣太爺的府上就有那麼多吃的?”

那大漢聽了另外一人的辯解,心裏有些不樂意了。

他開始在那兒譏諷著語氣說道:“我昨日可就是在那縣太爺的府門邊,瞧見了那些下人端出來喂馬的那些東西了!”

“憑什麼,現在一個畜生都能隨隨便便的吃上那些香的,辣的,反倒是我們這些百姓居然在這裏受苦受累不說。連討碗粥喝,也一日比一日少!”

“這樣算下來,那我們往日裏,所上繳的那些米糧到底去哪兒了?憑什麼,到了災禍關頭,咱們這些黎民百姓除了受苦受難以外,便連個旁的安撫都沒有?”

大漢嘴裏這話剛一說完,粥鋪裏的人聽到後就有些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