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聰明寶寶巧用心(1 / 3)

每一對年輕父母都希望自己有一個聰明的寶寶,這顆希望的種子早在父母孕育新生命的那刻就已經被埋下了。在寶寶出生以後,父母更是絞盡腦汁,要讓寶寶更加聰明。的確,寶寶出生後的頭五年是為寶寶構築一個聰明頭腦的關鍵期。在這期間,父母每天所說的、所做的,其實都在構築寶寶的大腦——幫助它思考、感覺、運動以及學習。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多用心,讓寶寶聰明起來。

鑽爬蹦跳,運動讓寶寶更聰明

人的生命與健康離不開運動。運動時,要受到大腦指揮,反過來,各種運動又會對大腦形成刺激,從而使大腦更活躍。調查表明:喜歡運動的孩子,不但發育良好,身體健康,而且智力也會得到提升。

運動二三事

運動對嬰幼兒的大腦發育十分重要,尤其以彈跳運動最佳,這主要得益於彈跳過程中產生的振動。醫學研究表明,人體本身就是由一係列振動係統構成的,如心髒的不息搏動、胃有規律的收縮、腸的不停蠕動、肺的呼吸吐納等,其實都是振動。如果孩子能夠經常做些彈跳運動,將這種“外源性”振動與“內源性”振動結合起來,健身與健腦的效益會更加突出。

運動觀察

讓嬰幼兒經常進行適宜的運動,不僅可以強健體魄,還能夠開發智力:一方麵,運動可提高心肺係統功能,加速血液循環,改善大腦供氧狀況,提高機體對氧的利用率,這對嬰幼兒腦和整個神經係統的生長發育十分重要,從而為寶寶的智力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麵,運動時的各種動作,會通過運動器官的末梢感受器傳入大腦,提高大腦皮層神經細胞活動的強度、靈活性、均衡性以及分析綜合能力,從而建立起各種複雜的神經聯係,使寶寶的整個神經係統功能得以加強,使智力水平得以提高。

專家方案

為了讓寶寶安全有效地運動,專家根據各個年齡段給出了嬰幼兒的運動方案:

[親子健身操(2~6個月)]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最好是孩子醒後或飯前飯後一小時),讓寶寶跟著輕柔的音樂節拍,在媽媽的幫助下做簡單的屈臂、伸臂、抬腿、曲腿、俯臥、坐起等動作。每次堅持10~15分鍾。

[遊泳(4~18個月)]在特定的水域中(如大洗澡盆或浴缸),放一些能在水上漂浮的、色彩鮮明的玩具。家長給孩子佩戴好浮具。下水後,讓寶寶頭向上,麵部出水,身體保持直立姿勢,讓其自主地進行全身運動。

[鑽拱橋(8~12個月)]家長以雙膝、兩手撐地,形成一個“拱橋”,讓孩子從“拱橋”下麵鑽爬過去。若孩子爬得不夠快,就將身體往下輕輕一壓,讓孩子意識到慢了就會過不去。熟練後,孩子的快速鑽爬能力會大大提高。

[撲蝴蝶或蜻蜓等(1~3歲)]在野外或平坦的草地上,用自製的網讓孩子去撲捉飛舞的蝴蝶或蜻蜓。能否捉住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樣可以讓孩子跑來跑去,跳上跳下,培養他的靈敏性和反應力。

[跳房子(2~4歲)]在地上畫出一幢有多個房間的樓房,或鋪上有數字或動物、水果造型的PV板,先由父母發令,孩子跳入相應的房子內,再交換角色進行。等孩子熟練後,增加難度,如連續跳躍;或先投沙包入房子內,再跳進房子;也可先跳進房子,再接沙包。

知識導讀

嬰幼兒天生具有運動潛能,開發得好,就會變成後天的技能。如果不注意開發,幾個月的時間,這種潛能就會消退。研究表明,3歲前是開發嬰幼兒運動潛能的敏感期,因此,在3歲前,家長就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運動潛能。此外,適宜的運動不但能強身健體,而且可以提高身體活動的準確性、靈活性和協調性。運動能力的高低還是衡量大腦成熟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嬰幼兒期的健身運動鍛煉了孩子的膽量、自信、毅力、自控能力,對未來形成良好的個性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TIPS:不同年齡段寶寶的彈跳運動

在各種運動中,彈跳運動是最能開發寶寶大腦的運動,但是,在孩子還站立不穩的時候,如何對孩子施行彈跳訓練呢?下麵是各個年齡段寶寶的彈跳運動:

[10個月左右]寶寶開始嚐試站立,此時家長可扶孩子站立起來,並用手托住其兩側腋窩,孩子將會借力用兩腳頻頻跳躍。

[1歲半後]可將坐墊放在床上或光潔的地板上,讓孩子站在坐墊上往下跳。[2歲後]孩子的運動能力明顯增強,可做“兔跳遊戲”,即家長兩手拉著孩子的小手,讓他借力向上跳,謂之拉手跳;或者家長在前麵雙腳跳動作示範,孩子模仿著向前跳。

[3歲後]孩子完全能夠獨立地進行各種彈跳活動了,花樣也可多起來,比如跳繩、舞蹈、踢毽子、跳橡皮筋、跳水等。家長可根據孩子的愛好,鼓勵他選擇一種或幾種交叉練習,每次10分鍾就夠了。

音美聲妙,訓練寶寶聽覺

嬰幼兒大腦的發育是由外界刺激作用於感官開始的。在各種感官中,聽覺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大約是所有感知的11%。可見聽覺的發展,對寶寶智能提升、情緒管理、人際互動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從嬰幼兒時期就開始注重聽覺的發展,將會為寶寶有個聰明的大腦奠定基礎。

聽覺二三事

人的聽覺早在胎兒6個月的時候就已經初步形成了,但這時,我們還不太能感覺出來。嬰兒出生以後,即便是剛剛出生3天的新生兒,當他正在大哭時,如果能聽到高頻率的持續的聲音在呼喚他,他便會把頭慢慢地側向呼喚聲的一側,且能暫時地停止哭聲。當嬰兒離開母體產生不安而哭鬧時,母親把嬰兒抱起貼近左側胸壁靠近心髒時,嬰兒又複聽到熟悉的心音,便會安靜下來。

聽覺觀察

孩子剛出生就可以聽到聲音,但他們不知道聲音從何而來,也不能分辨不同的聲音。這時他們的聽覺反射是簡單的“驚嚇反射”。所以說,新生兒突然受驚哭將起來,完全不必緊張,這並不是孩子的異常行為,而是正常的神經反射。不過,從4個月開始,寶寶能分辨出大人發出的聲音,如聽見母親的說話聲就高興起來,並開始發出一些聲音,好像是對成人的回答。因此,這時家長應該經常給寶寶聽優美的音樂,刺激寶寶的聽覺。同時,無論做什麼都要和寶寶談論一下每一件你正在做的事情。如當你攪拌的時候,你就說:“媽媽在攪拌。”當你倒水的時候,你就說:“媽媽在倒水。”“媽媽在洗菜”等等。你可以讓他做數匙、數碟子的遊戲。當他足夠大的時候,讓他幫你倒水、敲打和攪拌;同時,告訴他你所用的不同食物和器皿的名稱,以擴展他的詞彙。

專家方案

對於小嬰兒,父母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創造良好的環境促進其聽覺的發育,為大腦獲取足夠的外界刺激創造條件:

首先在寶寶剛出生時,就要給他一個有聲的環境,如:走路聲、關開門聲、水聲、刷洗聲、掃地聲、說話聲、車聲等等。這些聲音會給嬰兒聽覺的刺激,促進聽覺的發育。

寶寶2~3個月時,可以用發出悅耳聲音的玩具訓練嬰兒左右轉動尋找聲源。

4~5個月時,可以用親切的聲調在嬰兒背後叫他的名字,逗嬰兒回頭。

5~6個月時,可以給嬰兒聽帶響玩具發出的響聲,讓他看見玩具後,再將玩具藏起來,繼續搖響,逗他尋找聲源。

寶寶1歲後,已經基本能夠理解話語的意思,這時,更要多於寶寶交談,寶寶認真接收家長給他的聽覺刺激,有利於聽覺注意力的集中和靈敏。

知識導讀

良好的聽覺功能是嬰幼兒智力開發的重要條件,尤其對語言功能的發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0~6個月時,寶寶已經對聲音有初步的辨識能力,如太大的聲音會造成驚嚇,或者會找聲音來源;6個月~1歲時,可以分辨各種聲音的不同,尤其可以聽出媽媽的聲音;1歲~1歲半是寶寶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寶寶會按照大人的指令做動作,還會模仿大人發出的聲音;1歲半~2歲時,寶寶多半已經會講單字了;2歲以後,寶寶說話已經可以連成句子了。專家指出,嬰幼兒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是1~3歲。而在嬰幼兒時期,主要是以聽言語為主,如果此時嬰幼兒的聽力出現問題,勢必會造成語言發育障礙,從而導致嬰幼兒學習和人際交往的困難,進而影響嬰幼兒智力的發育。

TIPS:不要小看與寶寶對話

嬰兒自出生起,便有對聲響需要,並能從各聲響中產生“誘發效應”,從而很快以聲音辨別是不是母親。可別小看母親與嬰兒間的“對話”,細心的母親會發現,在對嬰兒說話時,他會動手動足,一副滿足的模樣。更重要的是,多與嬰兒“對話”,可使大腦正處在急劇發育中的嬰兒,很快牙牙學語,為日後語言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事實上,缺乏母嬰語言交流的嬰兒,發語均遲於有母嬰語言交流的同齡兒,且發語不清,表情不活潑。所以,年輕媽媽一定要看到與寶寶的密切接觸與交流多麼重要。千萬不要隻顧忙碌,而忽視了身邊的小寶貝。

色彩斑斕,給寶寶敏銳的視覺

人眼是大腦獲得外部信息的重要感覺器官。視覺是各種感覺中最豐富多彩的現象,人們所有信息的80%以上是通過視覺獲得的。因此,有專家強調,視覺能力的開發應放在嬰幼兒早期智力開發的首位。所以說,視覺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感覺能力,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從視覺入手開發寶寶的大腦潛能。

視力二三事

視覺是人體成熟最晚、發展最慢的一種感覺。雖然在胎兒7個月時,基本視覺皮層就已經能從胎兒的眼中接收訊號,但視覺通道的神經細胞在出生後數月仍不成熟。因此,對於嬰幼兒來說,世界大都是模糊不清的。

視力觀察

寶寶剛出生時:視覺皮層神經細胞還沒有發育成熟,所以新生寶寶的最佳焦距是20至38cm之間。盡管視力模糊,但他們能分辨圓形與方形(比較喜歡圓形),並且喜歡看爸爸媽咪的臉。

[3個月時]小寶寶能以視線追隨移動的物體。

[4~7個]寶寶的顏色視覺發育完成,一些色彩鮮豔的玩具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了。

[6個月時]寶寶的深度感和距離感能可靠地運作。

[2歲時]大部分寶寶的視力已達到大約0.3。

[3~5歲]寶寶的視力會陸續增至大約0.8,視力的清晰度會繼續加強。

[9歲以後]寶貝的視力會與正常的成年人差不多。

專家方案

視覺刺激訓練嬰兒觀察事物的能力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強,出生大約兩周的嬰兒就能辨認簡單的物體和周圍親人的麵孔。通過每天不斷地觀看,嬰兒在4~6個月時,兩隻眼睛已能協調使用了——

(1)由於嬰兒非常喜歡新奇的事物,所以我們應該經常變換寶貝生活室內的視覺環境。比如每天在搖籃邊懸掛色彩不同的懸掛球或生動有趣的小動物,但要注意給寶貝保留一部分他熟悉的小東西,每次不要更換太多。

(2)可以適當地給寶貝演示如何玩一件玩具或東西,然後慢慢地將該物件移向寶貝,建立寶貝視覺與室內的聯係。如果同時向寶貝輕柔地談論這件東西,將他的視覺和聽覺聯係起來,這便是最初的認知能力的形成。

(3)嬰兒出生的前6個月,對事物特性的視覺辨認正處於形成階段,這種能力的形成可以幫助寶貝在今後的學習中學會辨認複雜的數字和文字。讓寶貝通過視神經了解事物的特性很重要。比如寶貝通過觀察可以了解一樣東西的外部輪廓、形狀、大小和顏色等等。因此,我們應為嬰兒提供那些對比鮮明、色彩亮麗、幾何形狀不同的豐富多彩的視覺環境,這將會更有效地促進寶貝大腦視覺神經係統的發育。

(4)需要注意的是,為寶貝選擇的玩具或物品一定是從寶貝的角度出發。這些東西應該是有趣的、形狀輪廓分明的、不太複雜的,如果再輔以一些色彩分明、手感舒適的紡織物,則會對完善寶貝的感觀體驗更有幫助。

知識導讀

完善視覺應包括對物體的形狀、大小、色澤、明暗等一係列特征的感知。另外,讓人感到神奇的事,人的眼睛能適應幾萬倍的明暗差別,能分辨一萬七千餘種不同的色調。不過,這種感知能力並非出生就很完善,而是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發育完善的,而且,相對其他感覺,視覺的發展比較晚一些。

TIPS:訓練寶貝視力的掛件要求

(1)對於新生兒來說,五顏六色的氣球、圓環、轉動的彩色風車等都是刺激寶寶視覺的合適物品。不過,此時寶寶仰臥時的視力範圍是右方80~90%,左方20%。所以,應該放在寶貝想要注視的地方。

(2)掛物不應置於寶貝的正上方,最好是右上方或左上方,或者兩邊移動,這樣可以避免寶貝因總是注視一個地方而產生斜視。

(3)注意掛件的距離要適宜。對於1個月的寶貝來說,應該把掛物放置於離其眼睛大於15cm小於60cm的地方(最好是在40cm左右)。隨著寶貝年齡的增長,掛件的高度要不斷調整。

遊戲按摩器上陣,鍛煉寶寶觸覺

觸覺是人類五覺當中最早發展的感官係統,同時也是嬰幼兒發育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良好的觸覺有促進幼兒心智成熟及身體健康的作用,如果在幼兒時期能滿足其觸摸需求,那麼幼兒各方麵發展也會顯得較健全。相反,若給予嬰幼兒的觸覺刺激不足,將可能使嬰幼兒的情緒、智力、人格等方麵的發展受到限製。

觸覺二三事

一些處於觸覺型學習的孩子,常常無法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或認真地看老師板書,從而造成學習障礙。如果能利用觸覺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他們會學得很好。為此,父母應當讓孩子多觸摸物品,以便感受物品的質地;多走路或跑動,感受路途的遠近及自身的平衡與速度等,這些都是對孩子觸覺的刺激。在安全的前提下,還可以讓孩子多觸摸、擺弄一些用具或可以拆裝的玩具。

觸覺觀察

觸覺是人類五覺當中發展最早,同時也是分布最廣、接收訊息最多樣的項目。對嬰幼兒來講,若缺乏大量的觸覺刺激,其粗精細動作及神經係統等方發展將可能會失去調和,情緒也會出現問題。其次,觸覺的重要性還有:

[組織能力]嬰幼兒經過足夠的溫度、濕度、質感、壓力、形狀、大小及痛癢等觸覺經驗,可以發展出較完整的組織及邏輯能力。

[EQ管理]如果嬰幼兒的觸覺刺激不夠,可能會出現精神不佳、EQ低、辨識能力不佳、心智發展不成熟、衝動、抗壓力弱、易煩躁或憂鬱,甚至暴力、自傷、自閉等傾向。

[腦神經抑製功能]如嬰幼兒缺乏足夠的觸覺經驗,可能會缺乏健全的腦細胞,腦神經抑製功能較弱,從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緒緊張、防禦心強、易和人起衝突或反應慢、小肌肉發育和運動不靈活、大腦的分辨能力和記憶力差等現象。

專家方案

早期觸覺訓練的好壞影響長大後手的靈巧程度,通常訓練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常給孩子洗澡。洗澡時可用手和細海綿、細紗布擦洗全身,然後用幹毛巾擦幹。這樣可給皮膚不同的刺激。洗好後再用手輕輕拍打、搓擦和按摩全身各個部位。最好邊洗邊和孩子說話。

(2)用清潔的粉撲摩擦。方法是讓嬰兒躺在你的膝上或床上,用粉撲摩擦他的腰部、胸部和背部各三次,並且一麵摩擦一麵告訴嬰兒身體各部位的名稱。要注意的是室內必須十分溫暖,以免寶寶著涼。

(3)孩子稍大後,在保證溫暖的條件下,最好隻給娃娃包上尿布,把孩子的手腳解放出來。讓他們去抓,去踢、去爬,孩子的手腳和全身在頻繁和廣泛地接觸外界事物中,觸覺功能會得到較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