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女人就是要掌錢——從小訓練未來的“家庭CEO”(2)(3 / 3)

學會儲蓄,做個不折不扣的“財女”

在舊有的觀念中,女子經常和才學、門第聯係在一起,很少會有“這個女孩是個財女”這種評論,女孩即使有錢,似乎也不像多才多藝來得那麼令人讚歎。當下,在越來越追求個人價值的這個現實性很強的社會,如果還堅守在過去那個時代的理念裏,堅守儲蓄隻是過日子時家庭生活的內容就顯得很落伍了!因為女孩有錢才有更多的主動權,才更有實力!

欣欣5歲的時候父母以她的名字給她辦了張儲蓄卡,從那以後欣欣養成了儲蓄的習慣,無論是得了獎學金還是拿到稿費,欣欣第一想到的是拿出一部分存到卡上,然後才開始別的消費。那時候,很多家長就覺得欣欣看上去比別的孩子更珍惜錢,更會考慮到沒有錢的時候會怎麼辦,更知道積極努力賺錢的意義!

那個夏天,在老師的安排下欣欣和幾個女同學去幫一位殘疾人開的攝影器材店賣東西,剛開始,大家賣得都不錯,可是一兩個小時後,幾個孩子便開了小差,不賣貨了。隻有欣欣仍然堅持下來,而且天黑了來逛街的人也多了,欣欣就拿出十幾個相冊到店外麵叫賣,有模有樣的架勢吸引了很多顧客,有一位老人說:“就衝這小姑娘也買一本!”因為欣欣深得老板的喜歡,於是每逢周末欣欣完成功課後父母都鼓勵她去那家店裏幫忙賣貨。

令欣欣的父母欣慰的是,每當老板給欣欣工資,欣欣都會堅決拒絕。爸爸媽媽問她:“你不是很喜歡儲蓄嗎?老板給的工資不是正好可以儲蓄嗎?”爸爸媽媽本意是試探女兒,誰知女兒回答得很鄭重,欣欣說:“媽媽我珍惜錢,喜歡儲蓄,但是去那裏賣東西不是為了錢,再說那家店的生意也不是很好,我是為了幫助那位殘疾人阿姨!”聽了女兒的表白,欣欣的父母開心極了。這下,父母就不會擔心女兒“鑽到錢眼”裏去了。

女人的勤儉持家離不開正確的儲蓄習慣,而這一好習慣的養成又得益於她從小時候便開始的儲蓄觀念。儲蓄是理財的基本,若兒童能建立良好的儲蓄習慣,意味著理財觀念已開始萌芽。父母鼓勵孩子存錢,並不是非要利用孩子的這些錢幹什麼大事,而是培養孩子能夠為一個比較長遠的消費目標而努力的耐性和堅持。

在培養孩子養成儲蓄習慣的過程中,父母最初是以腳踏車或者會說話的布娃娃為存錢目標的,但是孩子得到的絕不僅僅是她向往已久的一輛腳踏車或一個會說話的布娃娃,她還得到了能夠讓她終生受益的意誌力和計劃性,還有拿到錢就想到儲蓄的習慣,這些將令她終生受益。

如果家長在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中無意間讓孩子形成“金錢至上”的意識,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一定要有意識地把握好“度”的問題。

當家長把壓歲錢、零花錢存到孩子的儲蓄卡裏時,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錢放在家裏不會“長大”,但存到銀行可以變多一些,也就是取得利息收入,讓錢自己去生錢。

教女小貼士

在父母的引導下,當孩子學會並愛上了儲蓄的時候,有一個問題值得家長注意。那就是,當孩子看到自己儲蓄卡裏的數字越變越大,為此著迷的時候,家長就應該稍微調整一下孩子的心態,讓孩子利用儲蓄的錢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比如,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病時,告訴孩子要盡一份孝心,帶領孩子把自己存折裏的錢取出一小部分,買點水果給老人。讓孩子明白錢能幫助生病的老人,不要一味地存錢,該花的時候就花。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偏執地關注自己資產的增長,還能增加孩子的情商和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