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碧菡已經上小學了,看著她背著小書包活蹦亂跳去上學的身影,我還真是有些不適應了。
一次,我的一位大學同學帶著剛滿3歲的兒子樂樂來我家串門。
臨走時,我摸了摸小男孩的頭發,說:“樂樂,我喜歡你,可以抱一抱你嗎?”
樂樂點點頭,我高興地抱起了他。
可是,碧菡看見這一情景,卻對我說:“媽媽,你可以抱一抱我嗎?”
我以為她是開玩笑,笑著說:“碧菡,你都這麼大了,還讓媽媽抱啊?小弟弟才需要抱呢。”
可是,碧菡哪聽得進去,又說:“媽媽,你抱一抱我嘛。”
“那好吧。”我抱起碧菡,她也雙手順勢摟住我的脖子,把頭一側靠在剛抱沒一會兒,碧菡就說:“對了,我還有一件事要做。”說完就從我的懷裏溜下來,走了。
又一個周五的下午,照例是我去學校接碧菡,她看見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你可以抱一抱我嗎?”
我微笑著說:“當然可以了。”
就這樣,我們母女倆高高興興地走回了家。
(碧菡媽媽)
教 子 心 得
每個孩子都是在抱中成長的——“媽媽抱抱。”“爸爸抱抱。”“老師抱抱。”笑了“要抱抱”。哭了“要抱抱”。情緒不好了“要抱抱”。
法國著名文學家雨果曾說:“生命中至高的快樂,就是我們有了被愛的把握。”而再簡單、再平常不過的“抱”就是愛的身體語言。孩子需要愛,成人也需要愛,沒有愛,我們就不能很好地成長。
對於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來說,我們能夠給予他們的巨大財富就是保護並培養他們的自由、豐富他們的感情世界。當我們在孩子的某一敏感期就能很好地做好這方麵的功課,等孩子進入小學以後,他們就能靈活自如地使用這筆財富,學會和他人相處,知道如何解決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矛盾。事實上,孩子的這一成長經曆也決定著他們成年後的情感狀態,決定著他們未來的情感生活和婚姻生活,當然,也決定著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態度。
反之,如果一個孩子是在內心不放鬆、不自由的狀態中成長的話,他與周圍人的關係就容易變成一種討好的關係,久而久之,等他們長大後很有可能會變成喜歡討好別人的卑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