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不等於財富。從小對孩子進行財富教育,讓孩子懂得怎樣合理地花錢,怎樣正確地理財,怎樣通過辛勤的勞動賺錢,對孩子以後的人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誰的零花錢多
小濤上小學二年級,由於學校離家較遠,中午不回家吃飯。為了讓孩子吃得好,小濤的媽媽除了每天給他3元錢的飯錢外,還外加3元錢的零花錢。通常情況下,小濤每天的錢都會花完,很少有剩下的時候。其實,小濤每次吃飯2元錢就夠了,餘下的錢他都買了零食或其他的小玩意了。
至於小濤的錢是怎麼花的,小濤的父母很少過問,隻是每天出門之前都給小濤6元錢,有時如果沒有零錢,就會拿張10元的給小濤。
一位正在讀小學4年級的名叫卡洛的孩子,經常毫不掩飾地告訴他的同伴:“每當我幹一次家務活,爸爸媽媽就會給我錢,我把錢全部都放到儲蓄箱裏。當聖誕節來臨時,我就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有屬於自己的錢了。”另一位名叫莫斯的11歲男孩也有同樣的經曆,每次他幫助父母修剪院子裏的草坪後他就可以拿到7美元,因為修剪草坪是一個極其累人的體力活。
一些國內孩子的零花錢額度過大,父母給孩子零花錢的方式也較為隨意,家庭條件好的就給得多,家庭條件稍差一點的就給得少。
日本某公司進行的一次調查中,將中國、日本、韓國、越南4個國家孩子的零花錢進行比較,按比例,中國孩子的零花錢絕對額是這4個國家中最高的。一個讀初一的中國中學生一個月的零花錢達到400~500元,而據孩子的母親講,這個數額在班級裏並不是最多的。按照實際購買力換算,這差不多是日韓家庭孩子零花錢平均水平的2~3倍。
雖然中國孩子的零花錢多,但花得卻很隨意。為了讓國內的父母更好地引導孩子學會花零花錢,我們看一下美國的一個家庭是怎樣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的。
1.從零花錢的使用開始。教孩子怎樣使用零花錢,最主要的是讓孩子學會如何預算、節約和自己作出消費決定。家長盡可能將孩子的零花錢數量控製在與他的同伴大致相當的水平上。至於零花錢具體怎麼花,則由孩子自己作決定,家長不要直接幹涉。一旦孩子使用不當時,家長也不輕易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因為隻有這樣,孩子才能懂得過度消費所帶來的嚴重後果,慢慢地,在不斷的學習中,孩子就學會了對自己的消費行為負責。
2.讓孩子在閑暇的時間去打工。其實,工作是孩子自信心的助推器,美國的很多父母都鼓勵孩子靠打工掙一點零花錢。家長的這種態度甚至引起了一些專家的擔憂。
3.教會孩子怎樣存錢。要激發孩子的存錢興趣,可以通過減少送給孩子昂貴物品的方法,進而向孩子解釋:如果以後想擁有更有價值的東西,他們就不得不現在放棄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另外,讓孩子養成存錢的習慣,也會讓孩子懂得珍視自己的勞動所得。
4.提供模擬成人生活開支的訓練。做父母的還應該幫助孩子設置將來的生活,讓孩子能夠盡早地適應未來的生活。一些美國家庭還讓青少年為自己的電話費、車費以及一部分家庭開支付賬。孩子長大成熟後,做家長的常會翻開舊賬本,告訴他家中的錢是怎麼花的,以幫助孩子了解家庭財政的收支。
基於國內孩子的零花錢使用狀況,有關專家對中國的父母提出了一些建議:從孩子上小學一年級開始,父母可以每個星期固定地給他們一些零用錢。最好的方法就是每星期的同一天給他同等數目的錢,這樣,每個星期有多少零花錢,平均每天是多少,孩子就可以心中有數。究竟該給孩子多少零用錢,家長可以根據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來確定。這樣,孩子就懂得自己的開支該怎樣去規劃。
最開始孩子花錢避免不了會出錯,買東西的時候缺乏考慮,這都是正常的事,應該允許他們出錯。你讓一個剛學會簡單算術的孩子去買一斤鹽,回家的時候發現,找回的錢並不是應該有的那個數,你不必責怪他,隻需說一句:“沒關係,慢慢來。”孩子聽了反而會感到很內疚,有了這次的教訓,以後他就一定會更加注意。
家長每次給孩子的零花錢,千萬不得超過自己家庭的經濟負擔能力。如果孩子提出一些異議,你可以誠懇地告訴他家裏的境況:我是希望能給你多一些零花錢的,但是我們的預算有限。這是一種可取的方式,顯然這要比試圖說服孩子他不需要那麼多零花錢要好得多。
但是,給孩子的零花錢要能使孩子支付其合理的開支。每次要把孩子的花費和需要放在心上,便於決定給他多少零花錢。這個問題需要夫妻雙方配合默契才行。一個家庭必須要有一個人主管錢,孩子的零花錢也應由這位財務主管來支付,這是防止孩子趁機多要錢的辦法之一。作為家庭財務主管應按時按量地支付孩子的零花錢,不要因為工作或家務的繁忙而忽略。
孩子手中有一定的零用錢,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關鍵是父母要教育、引導孩子正確支配和使用手中的錢,讓孩子從小就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對此,中國的父母不妨學學國外父母的做法,比如給孩子來個生活開支訓練,讓孩子學會掌管自己的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