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財富教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3)(1 / 3)

過了一會,比爾高興地說:“看來這的確是貨真價實的××糕點!我們把它買下來好不好?”

麗爾說:“當然,這麼實惠,為什麼不買呢?”

比爾買了三大盒糕點,並十分爽快地付了錢。

以這對德國富豪夫婦的富有程度,完全可以隨心所欲地讓自己以及心愛的孩子過上奢侈的生活。但是,他們卻以一種平民的生活方式言傳身教,讓他們的孩子從小就領悟到節儉的重要性。讓孩子懂得,錢該花的就花,不該花的一分都要很仔細。

一直以來,國內的許多父母都以為盡力地滿足孩子的要求,讓孩子吃好、穿好、玩好、生活好,這就是對孩子最深沉、最無私、最偉大的愛。而在父母溺愛中培養出來的孩子的欲望卻是無窮無盡的。不敢想象,這些平時大手大腳,隻知花錢不會掙錢,被父母嬌生慣養的孩子會做出些什麼樣的事來!

看看中外兩個事例的對比,我們不得不承認,比爾夫婦太聰明了--對孩子的愛,不是無休止地滿足他們的欲望,而是以身作則,告訴他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告訴孩子錢該怎麼花。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更深刻的、更有意義的愛。

大部分德國家庭有一個公認的理財標準:精打細算,不亂花錢,不浪費。盡管德國的很多家庭都比較富有,但他們的生活卻都很簡樸,不論是在家裏吃飯,還是請客吃飯都比較簡單。他們的生活開銷也通常是按計劃進行的,不會突然心血來潮地給孩子買昂貴的禮物等,也不會對孩子的無理要求一概滿足。

有語雲:愛子女則為之長遠計。一時的嬌慣和溺愛,並不是愛孩子,反而是對孩子一生的傷害。

在物質上毫無節製地滿足孩子的父母,最終將會使孩子在無盡的欲望中迷失方向。到時,悔之已晚!

父輩的成功與你無關

這是一對很富有的國內夫婦關於孩子財產繼承問題的對話。

丈夫:“聽說國家就要開始征收遺產稅了,如果這樣,以我們目前的財產計算,光稅就要交十多萬元。”

妻子:“那怎麼辦,我們的孩子現在才3歲,還太小,不可能現在就將財產轉到他的名下。”

丈夫:“我們可以以孩子的名義買幾處有升值潛力的房產,現在有很多人都這麼做。我有一個朋友,他有兩個孩子,一個2歲,一個3歲,他已經以這兩個小孩子的名義買了好幾套別墅,反正現在的房子隻會升值不會貶值,幾年過後轉手一賣,就可以賺到一筆。”

妻子:“這樣做合適嗎?會不會不好辦手續呢?”

丈夫:“不會的,我有幾個朋友,可以通過他們幫忙的。”

妻子:“如果行的話,那就按你說的做吧。反正我們這麼辛辛苦苦賺錢都是為了孩子,隻要他以後能夠過得好,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丈夫:“是啊,我們要讓孩子過最無憂無慮的生活,等他長大一點,就送他到國外去留學。再加上這麼多的財產,他一生都可以衣食無憂。即使一輩子不做事,也足夠他花的了。”

這是一對很富有的美國夫婦關於孩子財產繼承問題的對話。

美琳達說:“約納森,你知道嗎,昂那有了自己的女朋友了!叫梅麗爾!”

“哦,梅麗爾?很美麗的名字!這小子,真的是長大了啊!”約納森的話音裏也透出開心。“但願他不要樂不思蜀!”

“今天昂那在電話中說,他打算租一間大一點的公寓!”

“看來,昂那的課餘生活要加倍努力打工了,上帝保佑他!”

接下來,美琳達用商量的口吻說:“昂那的新家距離學校有些遠,所以他還需要買一部汽車。昂那成年了,約納森,我想我們是否應該買一輛汽車送給他,你說呢?”

約納森回答:“親愛的,我相信他能處理好他的事情。買車、換住地都是年輕人必須獨立麵對的事情,我相信他能找到最好的解決方式!他一向很聰明!”

“好吧!親愛的!你的話我懂,但是,這個禮拜昂那回來時,我們最好給他一些錢,少給一點兒,怎麼樣?”

“親愛的!在對待孩子們金錢使用的態度上,我的立場,我想你是明白的……”約納森似乎吃了秤砣鐵了心。

“我當然明白!但是,最近,我有時會覺得,我們這麼做,對孩子來說,是不是有些殘忍,或者說是一種傷害呢?”美琳達若有所思。

“殘忍?傷害?哦!親愛的美琳達!請仔細看看我們基金會的資料中那些需要幫助者的名單吧,那些孩子可沒有100萬美元的遺產繼承機會!親愛的,讓我們再來看看別的平民的孩子們吧!他們靠自己的勞動換來金錢,他們過得很開心,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