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美琳達歎了口氣,說:“約納森,你說得對極了。我們是該讓孩子學會一些生存的本領了。真正的幸福還需他們自己的努力!繼承了財產,孩子今天也許是富豪,明天未必仍然是。我剛才隻是偶感而發,畢竟,我是女人,是母親。”
約納森雙手緊緊抱住了美琳達的肩膀,注視著妻子,溫柔地說:“親愛的!謝謝你理解我。我們不必擔心,相信約納森家族中那些聰明的孩子一定會創造出自己美好的未來的!相信我所說的!”
一些自詡為精明的富人為了躲避孩子繼承遺產時可能付出的稅收,就趁著國內的遺產繼承法還沒有出台,將巨額資產提前置於孩子的名下。以致一些年僅兩三歲的小孩兒,突然間便擁有了千百萬的資產!暴富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這種狀況確實值得懷疑--這些不諳世事的小鬼在如此富有之後,還會不會靜下心來鍛煉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還會不會用心學習高超的生存本領?當有一天千金散盡的時候,他們有沒有勇氣和能力麵對嚴酷的生存考驗呢?
為人父母者都十分願意將自己的錢財交給兒女花費,而且認為這就是父母對兒女的愛的最佳表達方式。很多父母甚至認為,自己一生辛辛苦苦地掙錢,就是為了讓孩子將來不至於吃苦受累,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他們認為自己一輩子都是在為兒女活著的。可是,卻很少有父母會思考一下,這種愛孩子的方式到底對不對,這樣做到底是不是真的愛孩子。
與那些把所有的財富留給孩子的父母相比,約納森夫婦寧願將自己的大部分財產捐給最需要它們的人,也不隨意交給孩子揮霍。他們認為這才是父母對子女的真愛!這樣才能讓孩子在這個社會上自強自立,讓孩子憑自己的本領去賺錢。在他們看來,教會孩子生存的本領,遠比給他們金錢有意義得多。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談到財產繼承問題的時候,不止一次地公開說過:“我絕不會把巨額遺產留給孩子,對孩子來不得半點施舍。所以,我從沒有打算為他們將來留下多少財產,甚至我都沒有告訴過孩子,現在或是將來他們會得到多少財產。我也不想讓孩子們過早地接觸其他同齡孩子還沒有接觸的東西,例如媒體記者的追訪,或是帶他們到一些特殊的公眾場合現身。甚至在學校上學,我也對孩子有著很嚴格的要求。”
後來蓋茨宣布,在自己180多億美元的財產淨值中,隻給每個孩子留下1000萬美元,剩餘的將全部捐獻給慈善事業。
在美國,企業界人士有一種共識,讓孩子坐享其成是人生中最糟糕的事。這會使孩子沒有機會去經曆他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人生真正的幸福來自於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不勞而獲地得到別人的施舍。所以,他們都不會剝奪孩子自己賺錢的幸福感覺,也不會把太多的財富留給孩子。
對於美國的許多成功人士來說,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的子女不爭氣、不成才,寧肯花錢雇用一個有才幹的經理去經營他們的事業,也不願意把家業交給無能的子女。
這些美國父母深知,在金錢中長大的孩子,容易沉浸於無憂無慮之中,容易讓他們不思進取。相形之下,約納森正是為了自己心愛的孩子著想--先讓孩子學好生存的本領,再給他駕馭財產的機會,甚至隻給他一根火柴的力量,餘下來的則要靠孩子憑自己的能力去點燃整個大草原。當孩子有能力點燃整個草原的時候,財富和金錢對他來說將會輕易地獲得。已經掌握了生存技能的他們,是不會害怕生活中的狂風暴雨的,他們已經有足夠的能力來對付這一切了。
植物都需要水,沒有水它們將無法生存,但是如果將整棵植物都浸泡在水中,那麼過不了多久,這棵植物就會因為水分過多而被淹死。所以,雖然需要,也要適可而止,不能無止境地給予,否則麵對的隻能是一個悲劇。
再窮不能窮孩子!但這條原則落實得過於徹底,我們有必要修正一下:再富不能富孩子。
水也好,物質財富也罷,並非多多益善,隻有適度,才是最佳。
世界上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愛的本身並沒有錯,不同的是愛得是否理智。
真正對孩子負責的父母,會把生存的能力教給孩子,而不是隻留給孩子一大堆金錢。
財富和權力一樣,都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和公共性,並非隻有留給自己的後代才最讓人放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需要,父輩不能替孩子完成財富積累的過程,再富也不能富了孩子。
慎之,戒之!
你還欠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