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育孩子怎樣去花錢。其實,孩子的消費行為是由被動慢慢升為主動的,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應教孩子買東西,如何用錢,如何找錢,如何選擇物有所值的物品。教孩子把錢保管好,防止丟失、被竊。隨著年級升高,要讓孩子學會先認真思考再花錢,而且逐漸養成習慣,避免盲目消費。讓孩子當一日家、當一周家、記收支賬,顯然,這是培養孩子學會理財和培養節儉品質的好方法。
3.教育孩子懂得量入為出。必須要讓孩子懂得,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經濟情況是不一樣的,花錢也要看支付能力。不要隻是一味地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不考慮自己家庭的收支情況。
4.教育孩子珍惜物品,不浪費。讓孩子懂得現有生活來之不易,它們都是人們用汗水和心血收獲的,隨意浪費是不珍惜勞動果實、不尊重勞動的表現。讓孩子經常參加勞動,體會勞動的艱辛。如果有條件,可以帶著自己的孩子去參觀一些工廠、農村的生產勞動過程,參觀圖書、報刊的印製過程。
培養孩子的節儉意識,讓孩子懂得父母賺錢的不易,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理財習慣。
買彩票的10歲孩子
王女士的兒子李明正在讀初中。最近王女士發現,一向隻看動畫片的兒子,好幾次在偷偷地看電視台的彩票開獎轉播。留了個心眼兒的她,一天下午竟在學校不遠處的一個彩票投注站發現了兒子和他的一個同學拿著本子劃來劃去,最後還買了5注,這讓下崗在家又望子成龍的王女士感到非常痛心。
就在當天晚上,王女士把李明叫到麵前嚴肅地對他說:“你要停止買彩票,這種玩意兒容易養成投機心理,對小孩子的身心是不利的。”
楊女士和王女士有相同的情況。楊女士的兒子張洋今年9歲,上小學三年級。最近,張洋向她要零花錢的次數多了起來,平均每周比以前多了10元錢。一天,楊女士給張洋整理書包,從書包夾層裏居然摸出了許多花花綠綠的彩票。一問自己的兒子,才恍然大悟,這些都是楊女士平時給他的零花錢買的。張洋得意地說:“讀書根本沒什麼用,還不如買些彩票,一下中個500萬多人!”
第二天,楊女士去學校找張洋的班主任了解了一些情況。班主任告訴楊女士:“洋洋和班裏的幾個男生不僅買彩票,而且上課還談論關於彩經的問題,真不知道小小孩子在哪兒學的?”
楊女士憂慮地向班主任說:“孩子這麼小就喜歡買彩票,真的不知是該為他有經濟頭腦高興,還是為他的所作所為擔憂?”
美國有一個小男孩名叫約翰。有一天,他到街上經過賣彩票的攤位,小約翰上前向賣彩票的人問了幾個細節,就選了幾個號碼,拿出錢來買了一張。
第二天開獎,小約翰一個號碼也沒對上,但他並未表現出絲毫的沮喪,照買不誤。
一位中國母親是這家人的朋友,她知道了這個情況後,出於一種責任心,對小約翰說,這樣買彩票是不好的。可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聽到她的一番話後,小約翰睜著迷惘的眼睛望著她,一連問了好幾個“Why”.接下來,他告訴這位中國母親,早在3歲時,大人就教會了他辨認硬幣和紙幣,8歲時他就知道怎樣把錢存進銀行,他爸爸還給他開了個賬戶,每周把零花錢自動存進去,月息1%.10歲時他就學會了買股票,每天吃早餐時都要看報紙上的證券版。
小約翰的話讓這位中國母親無言以對。
金錢並不等於財富,一些中大獎的人也會破產,這完全是由於他們不會很好地支配、投資,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就在於對金錢和財富沒有深刻的理解。
據了解,在國外,理財知識課程是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必修課程。國外的一些成功教育經驗表明,對中小學生進行消費、金融投資方麵的理財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專家建議,財富不是洪水猛獸,家長在和孩子交流財富問題的時候,大可不必諱莫如深,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正確引導和培養孩子良好的理財觀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可以預防一部分孩子在家裏私下拿錢,在外隨意借錢、欠錢的習慣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理財技巧的教育程度可以再提高一些,從而讓他們接觸一些保險、債券、股票等知識,使其對投資與報酬之間的關係產生感性認識。
讓孩子學會理財的同時,更要讓他們懂得什麼是正確的金錢觀,首先要讓他們明白一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習慣,使他們懂得合理、合法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