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上大班了,媽媽卻憂慮起來:孩子就要上小學了,可是對於幼兒園老師安排的一點點學習任務,圓圓就表現出馬虎、丟三落四的毛病,不是很簡單的算術題答錯了,就是書本找不到了。要知道,這僅僅是漫長讀書生涯的開始呀,不開一個好頭,怎麼能讓孩子養成學習細心的好習慣呢?為此,圓圓媽媽急得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的確,對於培養孩子細心的習慣,家長和教師是不遺餘力的。在家裏,父母經常囑咐孩子做事要細心;在學校裏,教師常教導學生做題要認真、檢查要細心。結果呢,孩子還是免不了出差兒,例如:很簡單的事卻辦砸了,會做的題卻出錯了。對此,父母和老師隻會歎氣怪孩子沒細心,仿佛這細心是與生俱來的,是由人的性格所決定而無法改變的。殊不知,細心也是人的一種習慣,需要後天的培養。
英國思想家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我國教育家陳鶴琴也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小學教學大綱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麵。一個細心的孩子,學習、做事認真細致,不會犯“低級”錯誤,這對他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細心的良好習慣,也就成了每一位家長和教師的重要職責。
但是,養成細心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持之以恒的結果,孩子不可能自己養成,是環境和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方法,可以作為借鑒。
一、培養細心越早越好
培養細心的習慣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認為:“好習慣的培養最好是‘心理還很清新’,沒有形成錯誤觀念,沒有養成壞習慣時就開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刻,這一時期容易養成好習慣。孩子的心靈就像一張白紙,任你在上麵塗畫,你把他塗黑,他就變黑,你把他塗紅,他就變紅。因此,越小培養良好的習慣,效果就越明顯,反之,當小孩染上惡習後,要改變他,那就難了。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養
細心的前提是細心觀察,應引導孩子細心觀察周圍的一切事物,從自己到他人,從家裏到幼兒園,從昨天到今天到明天。其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經常指導、督促孩子有條理地做事。告訴孩子,房間擺設要井井有條,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處,以免需要的時候卻找不到;晚上睡覺之前,要整理好書包、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並督促他們做好。這些對幫助孩子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很重要。
三、在玩中培養細致的習慣
遊戲永遠是孩子的最愛,遊戲能培養孩子的各種優良品質。經常和孩子玩拚圖、七巧板、“找不同”、“找錯”等遊戲對培養孩子細心的品質有重要作用。比如:跟他們一起玩數豆豆,看誰數得對,數錯了幾個,刮幾下鼻子;打撲克牌,算加減,從兩張牌的加減開始玩,看誰又快又準,到孩子學乘除後,就四張牌加減乘除一起算,這樣即可以鍛煉他們的數學思維,也可以培養孩子的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