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培養孩子禮貌待人的習慣(2 / 2)

父親如此當著孩子的麵侮辱自己的妻子,而且不顧有外人在場,孩子怎麼可能講禮貌呢?班主任老師非常憤怒,當著孩子,批評了他的父親。這位父親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不利影響,後來學會了尊重妻子,不講粗話。這個孩子也越來越懂禮貌了。

當父母發現孩子說髒話時,要找出孩子說髒話的“根源”,盡量讓孩子遠離或少接觸那種不良的環境。比如,父母可以有意識地限製孩子與經常說髒話的同學來往;也可以和老師取得聯係,借助老師的力量促進其他孩子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還可以和孩子同學的父母取得聯係,一起幫助孩子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

三、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父母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例如:教育孩子上學時主動向老師、同學問好,遇到熟人要熱情打招呼,請人幫助時要用禮貌用語,等等。同時,父母要有意識地向孩子介紹親朋好友的性格、優點。鼓勵孩子學習他人的優點,父母還要教育孩子謙虛謹慎,不驕傲自滿,正確看待他人的缺點和不足,不以自己的長處比他人的短處,讓孩子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

孩子們有時會做一些不尊重別人的行為。例如,喜歡叫別人外號,見到殘疾人會上前圍觀,見到別人陷入困境會加以嘲笑,看到別人倒黴會幸災樂禍。孩子這樣做,有時是因為想看熱鬧、好奇,有時是想開個玩笑,有時則隻是盲目地跟著別的孩子做。他們並沒有理解這樣做是不尊重別人,沒有意識到他們這樣做會傷害別人的心靈。當出現這種情況時,父母先要平靜地問問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然後有針對性地指出孩子這樣做的壞處。父母要讓孩子設身處地體會到不受別人尊重時的感覺,要讓孩子知道,有教養的孩子應該同情別人、幫助別人、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人才會受到尊重,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四、不要強迫孩子

在孩子沒有講禮貌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很多父母總會強迫孩子去講禮貌,比如有客人來家裏,孩子躲在房間裏不出來,不與人打招呼,家長非得把孩子拉出來跟客人問好,結果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事實上,父母這種強迫的行為本身就是不禮貌的。孩子不願意與人打招呼必然是有原因的,比如:孩子從小就很害羞;孩子認為客人是父母的客人,與自己沒關係;或者他正在做作業,一時忘記了打招呼……這時候,父母需要的是引導孩子去跟客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實在不想打招呼,父母不應該強迫孩子,應該在事後告訴孩子:“與人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禮貌。你去別人家裏時也希望受到別人的熱情歡迎呀!”這樣,讓孩子設身處地為他人想想,他的禮貌舉止才會發自內心。

五、教會孩子禮貌待客

孩子對客人的不禮貌行為,不僅令客人難堪,也會讓家長感到非常尷尬。所以,要從小培養孩子禮貌待客的習慣。

1.迎客

迎接客人進屋的時候,主動幫助客人放衣物,請客人在合適的位置落座;主動送上客人想喝的飲料;遞接物品要用雙手。

2.交談

教育孩子主動、大方地與客人交談,不要拘謹,讓客人感到像在自己家裏一樣。

3.送客

教育孩子,在客人要走時應禮貌挽留,說“您再坐一會兒”、“再喝杯茶吧”等;待送客人一段距離後說“再見”、“有空常來”等。

4.做客

做客的時候要讓孩子保持整潔,以表示對主人的尊重;不能粗聲粗氣,要談吐文雅;不經主人允許,不可隨意動用主人家裏的東西;告別時,要說感謝的話,如“今天飯菜真好吃”、“玩得很愉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