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孩子粗心怎麼辦(2 / 2)

二、預防功課疲勞

克服孩子粗心的毛病,還要預防孩子做功課時產生疲勞。心理學認為,疲勞是由於長時間持續學習,導致學習能力減弱、效率降低、錯誤率增加的心理狀態。疲勞不能恢複,粗心問題就難以糾正。若適當休息,疲勞得以解除,學習“引擎”再度啟動恢複效率,粗心問題便能解決。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好不容易定下心學習,休息了心不容易收回來,於是送些點心,讓孩子緩解一下就算休息了。殊不知,保持與做功課一樣的狀態休息,心理的緊張是無法消除的。因此,即便休息5分鍾,孩子也要離開書桌,最好忘掉功課。這樣,心理緊張才能得以緩和。采用此法,不僅可以解決孩子粗心問題,對孩子的視力也有好處。

三、給孩子細心的心理暗示

孩子還小,自我意識薄弱,很在意周圍的眼光,家長應該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孩子的優點上。如果家長一再地說孩子粗心、做事慢,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習慣,真的認為自己粗心,無法改變,容易失去信心,考試、做作業時甚至導致精神緊張,反而容易更加粗心。相反,如果家長采用賞識教育法,把目光放在孩子細心上,在孩子心理就有一種自己“細心”的心理暗示,對孩子自覺糾正粗心、養成細心的好習慣將會非常有益。

四、培養孩子知覺辨別能力

例如,向孩子提供“找相同點”和“找不同點”的圖畫,讓孩子去發現各種細節上的變化,培養他們仔細觀察、仔細比較的能力,並要求他們把比較的結果用語言大聲地講出來,以鞏固知覺的發現。這種活動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哪怕是看到樹葉上的一隻小蟲,也可以讓孩子去仔細觀察蟲子身上有幾個花斑、幾條腿等。

五、抓住典型事例加以說教

家長可抓住生活中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的粗心實例,不失時機地和孩子一起分析粗心的害處和細心的好處。如平常做作業過程中孩子粗心,家長經常在一旁嘮叨,不但效果不好,還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緒;而如果孩子在做其非常感興趣的事時,由於偶然粗心,事情未能如願做好使孩子很傷心時,家長及時引導,往往對孩子容易有所觸動,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六、利用“目標傾斜”法

有的孩子出現粗心問題總是在愛看的節目和規定的作業時間發生衝突時,這時,即便關掉電視或反複提醒他細心也無濟於事,因為他的心不在作業上。針對這個問題,家長可以利用“目標傾斜”法,糾正作業粗心問題。

心理學裏的“目標傾斜”的原理是:人們努力工作的前方應安排有快樂的報酬。“目標傾斜”法表明,人在接近目標之前的時刻,工作、學習的曲線會顯著地上升。運用“目標傾斜”原理,家長把孩子的作業時間定在他想看節目播映前的1小時,這樣的效果很好,即使作業量比平時多,他也能高質量地完成。這就是“先苦後樂”的“目標傾斜”;反過來,“目標傾斜”還可以“先樂後苦”,比如,孩子已經開始看電視了,強迫他去做作業,他肯定心不在焉,錯誤百出,長此以往,便會養成粗心習慣。與其如此,不如采用“先樂後苦”的“目標傾斜”,看完電視再做作業,這時,他心定了,作業質量就有保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