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許多人隻講生理衛生、注意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衛生、不講心理健康。這種不協調的身心狀況,必然要對生命造成危害。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城市生活使得很多孩子隻能關在家裏看電視、上網,很少能夠與周圍同學、朋友交往,尤其是寒暑假,大多學生隻與電視、電腦為伴,缺乏溝通能力。作為父母,應與孩子平等交流,真正地放下家長的架子,與孩子成為知心朋友。每天抽出相當時間跟孩子聊天,說說自己的往事,談談孩子小時的趣事;或帶著孩子打球、下棋、遊泳,哪怕是跟孩子一起上網查資料,甚至是遊戲,也會讓孩子的內心感到安定、充實。如此,孩子在家裏時,也願意跟父母說知心話,家長也能隨時隨地了解孩子當前的心理和身心變化,讓他們順利成長。
四、教育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陷
有的孩子遇到了較大的挫折,心理出現了較大的障礙,或對自己身體的某些缺陷感到自卑,就產生了輕生、自殺的念頭和舉動。要讓孩子學會愛護和珍惜生命,明白自己的生命不完全屬於自己個人所有,不僅是父母給的,也應屬於國家和社會的,應該愛護它、珍惜它,不可自傷、自殘、自盡。任何一個孩子都無權利和理由不愛護自己的生命,甚至糟蹋自己的生命。
一個叫黃美廉的女子,自小就是患腦性麻痹症的病人。這個病奪去了她肢體的平衡感,也奪走了她發聲講話的能力。從小她就活在肢體不便及眾多異樣的眼光中,她的成長充滿了血淚。然而她沒有讓這些外在的痛苦擊敗她內在奮鬥的精神,她昂然麵對,迎向一切的不可能。她用她的手當畫筆,以色彩告訴人“寰宇之力與美”,燦爛地“活出生命的色彩”,並終於獲得了美國加州大學藝術博士學位。
在一次講演會上,一個學生小聲地問她:“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你沒有怨恨嗎?”
“我怎麼看自己?”美廉用粉筆在黑板上重重地寫下這幾個字。寫完這個問題,她停下筆來,歪著頭,看著發問的同學,然後嫣然一笑,回過頭來,在黑板上寫了起來:
1.我好可愛!
2.我的腿很長很美!
3.爸爸媽媽這麼愛我!
4.上帝這麼愛我!
5.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6.我有隻可愛的貓!
7.還有……
忽然,教室內鴉雀無聲,沒有人講話。她回過頭來定定地看著大家,再回過頭去,在黑板上寫下了她的結論:“我隻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掌聲響起,看著美廉傾斜著身子站在台上,滿足的笑容從她的嘴角蕩漾開來,眼睛眯得更小了,一種永遠也不被擊敗的傲然寫在她臉上。
家長應讓孩子知道,生命是美麗的,生命是有限的,生命是真實的,生命是豐富的,生命是多彩的,生命是透明的……生命是一種快樂。當孩子意識到生活的意義,就會珍惜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