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注意在生活當中培養孩子觀察他人表情、語氣、語調的方法,從中捕捉對方是高興還是反感的情緒。家長可以在陪孩子散步、逛街時,教孩子多觀看周圍人的舉止,讓他猜測對方的心態是平和、興奮、不悅還是傷心,從中獲得他人情緒的信息,運用在交際中,不做有悖他人心意的事,不說雪上加霜的話。
要了解他人情緒,體會對方對自己語言、行為的反應,還可以試著讓孩子進行換位思考,感受這種方式對別人產生了什麼樣的情緒。比如別的小朋友為了玩具把自己推倒摔傷了,你心裏會怎樣想?他應該怎麼做才能得到自己的諒解?你是不是覺得他應該主動扶起自己,說聲對不起?這樣,當孩子出現這類失誤時,就能理解別人的心情,很體貼地做出讓別人原諒的舉止來。
三、教給孩子主動交往的方法
學會主動交往,對孩子更重要。家長應該鼓勵孩子把自己的圖書、玩具拿出來與朋友一起分享,跟小朋友和老師說一說自己喜歡看的動畫片,和小朋友拉拉手、抱一抱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協商遊戲的玩法等。
四、教會孩子處理矛盾的方法
孩子因為交往經驗匱乏,加上喜歡衝動,常以自我為中心,難免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比如當孩子與他人發生爭執時,首先應反省自己的錯誤,而不是指責對方,要以謙和的態度正視問題,尋找解決的辦法,重新建立融洽的夥伴關係,這才是麵對矛盾時的正確處理方式。如果一味地指責對方,隻會將自己推進失去快樂、失去友誼的死胡同,讓自己陷入過於自我的孤島。
五、幫助孩子調節交往心態
孩子需要調節的交往心態包括:緊張情緒的調節、嫉妒情緒的調節、猜疑情緒的調節、急躁情緒的調節、自卑情緒的調節等。家長要鼓勵孩子廣泛與同伴交往,建立真誠友誼,真誠關心同伴;學會寬容同伴,誠心讚美,正確對待同伴批評;學會聆聽,講究對話等。
六、鼓勵孩子參加體育活動
體育是一種直接與人正麵接觸和競爭的群體活動,總是要有兩個以上的人參與才有意義,而且更重要的是,體育活動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膽量。這膽量,正是人際交往所必需的一種要素。孩子一旦愛上體育,就會主動尋找對手,這種尋找,就是交際;合適的對手,往往就是具有深厚友誼的夥伴,就有利於提高交際能力。
七、讓孩子學會商品交換
父母可以根據孩子年齡的大小,有意識地要他們進行小件物品的買賣活動。比如,買油、鹽、醬、醋甚至買魚、肉、米、煤等,也可要他們買自己穿用的鞋、襪、手套之類。家中有什麼舊報紙、舊衣服、空酒瓶等,可以叫他們拿到收購站賣。商品交易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特例。在交易中,它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有利於豐富交際對象和加深對人的了解和認識,從而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
八、讓孩子獨自去做客、待客
讓孩子獨自到同學或鄰居家去串門,這都是鍛煉孩子交際能力的機會。串門做客,需要寒暄和問候,也需要交談和有關禮物的收送。孩子一個人去就成了主角,與對方的一切接觸都得由自己來應酬,這無疑把孩子推到了“前線”,促使其考慮如何交際。家裏來了客人,有時不妨讓孩子去接待,特別是與孩子年齡相仿的客人或朋友,家長千萬不要包辦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