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培養孩子合作精神(2 / 2)

所謂悅納別人,是指自己從內心深處真正地願意接受別人。從實質上來講,合作是雙方長處的聯合,也是雙方短處的相互遏製。因此,隻有相互認識到了對方的長處,欣賞對方的長處,合作才有了真正的動力和基礎。所以家長要常和孩子講“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不能因為別人有這個缺點或那個毛病,就嫌棄他、疏遠他。為此,家長要教育孩子多看並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要誠心誠意地加以讚美,而不是采取一種“不承認主義”。

要教育孩子在平等的原則上為人處世,告訴孩子不管對誰都應樹立平等的觀念。要讓孩子懂得,在人格上,人與人之間永遠是平等的,遇事要無私,要言而有信。隻有這樣,人與人之間才能互相信賴、和睦相處。特別是要教育孩子嚴以律己,寬厚待人,尊重他人,不輕易地懷疑、怨恨、敵視他人。

四、教孩子在競爭中合作

現代社會在要求人們進行激烈競爭的同時,也需要人們進行廣泛的多方麵合作。其實,這兩點並不矛盾。同樣,人在社會上,如果缺乏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那麼,他不僅在事業上不會有所建樹,就連適應社會都很困難。

許多父母總是教孩子與人競爭,希望自己的孩子超過他人。確實,競爭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夠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孩子的上進心。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最高興的是孩子在班級中學習成績名列前茅。這種片麵強調智力競爭,忽視合作精神培養的現象是很有害的。事實上,不管是競爭還是合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不會與人合作,對其將來非常不利。

五、通過故事適時說教

給孩子看動畫片和講故事時,適當地加入一些教導的話會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比如利用故事“兩隻笨狗熊”,家長可以向孩子說明“不能吃小虧終必吃大虧”的道理。兩隻笨狗熊撿到一塊麵包,生怕分不均,便請不懷好意的狐狸當裁判。狐狸故意把麵包掰為大小不均的兩塊,兩隻狗熊忙叫道:“不行不行,一塊大一塊小。”狐狸於是對著大的一塊狠狠咬了一口。兩隻狗熊又叫道:“不行不行,那塊大的被你咬了一口又變成小的啦”。狐狸就這樣左一口右一口,最後把蠟筆頭大小的兩塊麵包分給了兩隻狗熊。

六、學習正確的教育方法

有的家長對孩子過於責罵,從而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產生了自卑感,這樣的心態也很難與同伴合作。下麵是一些家長針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采用的不當方法:

其一:責備埋怨。

家長:“你又在牆上留下了黑手印!我說過多少次了,你總是不聽話!”

孩子(心想):“對媽媽來說,牆比我還重要;下次再抓住我,我就說不是我幹的!”

其二:辱罵。

家長:“這麼簡單都不會做!你真笨!”

孩子(心想):“媽媽說得對,原來我這麼笨,我何必再試呢?”

其三:威脅。

家長:“你再哭!你再碰台燈我就打你屁股!”

孩子(心想):“沒人喜歡我了,我好害怕!”

這些教育方式,既沒有讓孩子表現得更好,反而嚴重傷害了孩子在早期正在形成的自我價值觀。一個孩子自從出生那刻起,便開始吸收他人對他的評價和看法,別人怎麼說他,怎麼看待他,他就怎樣看待自己。如果孩子經常聽到的是指責、羞辱、謾罵、批評,可想而知,這樣的語言堆起來使孩子變得消極自卑,長大後一直擺脫不掉那種糟糕的感覺:“我什麼都做不好”、“我怕別人說我”、“周圍的人跟我很難有友好的關係”。一旦產生了這樣的心態,怎麼會積極地與他人合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