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會孩子如何提問
傾聽他人,就是要給人更多的說話時間。如果孩子能夠掌握恰當的提問方式,可以幫助他把說的機會給他人。
對於不認識的同學,在交談的時候,兩人往往會以提問的方式進行,但是怎樣提問卻是有講究的。比如,有些孩子會這樣問:“你是從外地轉學來的吧?”“你爸爸媽媽是做什麼的?”“你有兄弟姐妹嗎?”“你現在住在哪裏呢?”“我們兩個交朋友好嗎?”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方式往往會讓對方感到壓抑,同時,這種提問往往三言兩語就可以回答。
如果孩子換一種方式提問,把回答改成開放式的,那麼,就可以引導他人暢所欲言。比如,“你是從什麼地方轉學過來的吧?”“你們那裏有沒有好玩的地方?”“你能不能談談你來這裏後的所見所聞?”這樣,對方就可能介紹一些提問者不太了解的事情。這種提問方式無疑是應該提倡的。
不過,應該讓孩子注意,在提問的時候一定要避免涉及對方隱私和敏感的話題。
五、多表揚和鼓勵
心理學家認為,受人讚揚、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動力和自身價值。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去拚搏、去努力取得成就,目的就是為了贏得他人和社會的讚許和重視。一個人的辛勤努力,長期得不到肯定,那就有可能失去繼續努力的動力。在“聽”的培養中,家長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讚揚,讓孩子能夠品嚐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例如,“你聽得最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呀!”“你把他的優點學來了,說明你很會聽啊!”“這麼一點小小的區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的聽力可真了不起!”“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一句讚揚,一個微笑,不花時間,不費力氣,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長期堅持從正麵評價、激勵,孩子就能養成“聽”的習慣。
六、通過訓練增強傾聽能力
下麵是幾個鍛煉孩子傾聽能力的方法:
1.按指令行事法
以“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按照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事,執行一些小任務,或完成一些相應的動作,在鍛煉傾聽的同時也鍛煉了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在引導孩子的時候,除了語言,還可以配一些動作和手勢,綜合培養他的注意力。
2.傳話法
比如,媽媽可以向孩子說一段話或者講一個故事,要求孩子認真仔細地聽完,然後再把這段話或者這個故事講給爸爸聽,媽媽則聽聽孩子講得是否準確。或者,全家人每個人各說出一段話傳給其他人,當最後一個人把話傳到發話人的時候,原話往往已經變得麵目全非了。這種遊戲比較有趣味性,孩子往往會比較喜歡。
3.聽辨錯誤法
父母可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錯誤的、與事實相反的語句,引導孩子進行識別,並請他糾正。注意:設計的語句一定要建立在不違反原則的基礎上。比如:小雞嘎嘎地叫著,貓咪蹲在門口啃肉骨頭等。
4.聽故事法
在給孩子講故事前,不妨先設置幾個小問題,比如:故事的名稱、時間、地點和內容分別是什麼?故事中關鍵的對話有哪些?最後的結果又是怎樣?講完故事後和孩子一起分析,讓他一一作答。如果是簡短的故事還可以讓孩子複述一遍,以此檢驗他的傾聽能力和記憶能力。
5.聽樂曲法
聽音樂、聽歌曲也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傾聽能力,並感受音樂的內涵。聽音樂前你可以讓孩子特別注意:能聽出幾種樂器的聲音?能不能模仿樂器的音效?欣賞歌曲時同樣可以向孩子提出問題,比如:歌詞唱的是什麼?要是能模仿唱兩句就更棒了。挑選適合孩子的音樂和歌曲,並以朋友的身份引領孩子一起聽、一起想、一起做,孩子肯定興趣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