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重視提高孩子的情商(1 / 2)

一個年僅8歲的男孩,強迫保姆叫他“老爺”,保姆無法承受,導致3個月換了3個保姆,而父母親根本不知道保姆辭職的原因。平時,這個孩子的父母忙於生計,無暇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更不要說溝通理解了。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能夠幸福、快樂,取得成功。最新資料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成功,隻有20%歸諸智商的高低,80%則取決於情商。如果把智力看作是一種潛在的智慧能量的話,那麼,情商則是喚醒這些潛在智能的笛聲。

專家認為,影響孩子成長及成熟的兩大心理因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一個智能操作係統,它是兒童在生活中解決各種問題時進行感知、注意、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言語活動能力的總和。而非智力因素是一個動力係統,它在兒童活動中起著定向、引導、維持、強化等作用。它包括需要、欲望、動機、興趣、情緒和情感、意誌、自信心、性格、氣質、習慣等。廣義的非智力因素甚至包括身體素質等生理因素。非智力因素中就包括“情商”。

“情商”又稱“情緒智商”,是美國心理學家相對於“智商”提出的一種心理能力。心理學家認為,情商包括以下五個方麵的內涵:一是認識自身的情緒。因為隻有認識自己,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即能調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勵,它能夠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發。四是認知他人的情緒。這是與他人正常交往,實現順利溝通的基礎。五是人際關係的管理,即領導和管理能力。

家長大都重視孩子智力的發展,也舍得在這方麵投資、下工夫。許多孩子從小上圖畫班、英語班、電子琴班、舞蹈班等等,父母們還抽出時間教他們學算術和讀書識字,生怕孩子不能全麵發展。實際上,現在的孩子也確實比過去的孩子懂得多、見識廣。然而,許多家長在著力提高孩子智商的同時,卻忽略了孩子品質、道德和情感的發展,也就是忽略了情商的提高。其結果是,不少孩子不辨是非,隨波逐流,不知道社會上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應該支持、什麼應該反對,不懂得真、善、美和愛;有的品質雖不壞,但情感低能,無法理解別人正常的感情,因而與別人交往、溝通和合作都十分困難;有的孩子雖智力發達、學習成績優異,卻品質低下,情感殘缺。他們有的自私自利,唯我獨尊,不懂得關心他人、幫助他人,不懂得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愛護親人;還有的意誌薄弱,感情脆弱,經不起困難和挫折的打擊。這樣的孩子並不是社會需要的人才,當他們走上社會後可能因不能適應社會而出現多方麵問題,並妨礙身心的健康。

不過,情商這個概念太籠統,不像智力水平那樣可用測驗準確地表示出來,它隻能根據個人的綜合表現來判斷。專家認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點:社交能力強,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懼或傷感,對事業較投入,為人正直,富於同情心,情感生活較豐富但不逾矩,無論是獨處還是與許多人在一起時都能怡然自得。

一個人是否具有較高的情商,和兒童時期的教育培養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培養人的情商也應從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