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一位初一學生,在上學的路上帶著“隨身聽”邊聽邊走,被路上一名同學開玩笑搶了去。這個學生感到自己很沒麵子,第二天就糾集了兩個社會上的“朋友”,將那名同學的鼻梁打成了骨折。
珠海某學院一名剛入學的新生,因為無法容忍同宿舍同學的吵鬧,在入校兩天後墜樓身亡。
……
以上就是孩子因為心胸狹窄而走向極端的事例。
心胸狹窄是當今社會許多孩子身上存在的弊病。社會的環境和錯誤的教育方式,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變得“小氣”了。有的孩子在家是三代獨子,從小所有的親人都非常寵愛他。這種家庭環境使他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心眼狹小,凡事都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一旦有人侵犯了他,不管人家是有意還是無意,他都絕不輕饒。有的孩子極度的感覺過敏,對侮辱和傷害耿耿於懷、斤斤計較;有的思想行為固執死板,敏感多疑;有的愛嫉妒,對別人獲得成就或榮譽感到緊張不安,妒火中燒,不是尋釁爭吵,就是在背後說風涼話,或公開抱怨和指責別人;有的自以為是,自命不凡,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慣於把失敗和責任歸咎於他人,在生活和學習上往往言過其實;有的很自卑,總是過多過高地要求別人,但從不信任別人的動機和願望,認為別人存心不良;有的不能正確、客觀地分析形勢,遇到問題容易從個人感情出發,主觀片麵性大。
心胸狹窄的人在人際關係中多是失敗者。因為心胸狹窄使他不能容忍別人,隻能看到別人的短處,無法用欣賞的目光看待別人的長處,結果使人際關係越來越僵,朋友越來越少,有苦無人訴,有難無人幫,致使情緒陷入消沉和悲觀,難以擺脫。
一個人能否成就一番大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氣量和胸懷。大器之才,從不會因為小事而浪費時間和精力,對於沒有價值的事不會耿耿於懷,他會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小器之才,對事對人多以自我為中心,率性而為,遇事不滿就牢騷滿腹,譴責他人,不肯聽從他人的忠告,缺乏接納他人的雅量,很難把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事業中去。
心胸狹窄會給孩子未來的生活帶來不盡的煩惱,容易讓他在一些事情麵前蒙蔽雙眼,在迷茫中失去自我。任何人從兒童到成年,從結婚生子到事業有成,都需要走很長很長的路,但前進的路上很少是一帆風順的。心胸狹窄的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會憤怒、焦躁、沮喪、懼怕、膽怯、憎恨等,不僅使自己陷入懊惱憂傷的惡劣心境中不能自拔,甚至還因不能冷靜地坦然處置,會雪上加霜。
心胸狹窄問題的形成,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生物遺傳、早期經驗、家庭教育和社會環境等方麵的因素都會對此產生影響。其中,家庭環境和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有些心胸狹隘的孩子往往在幼年時就已經表現出這方麵的缺陷,若家長和教師不善於引導他們,使他們改變這些不良性格,將來就有可能造成終生的遺憾。所以,我們應該全力以赴,及時發現孩子的不足,給予及時的矯正和引導。
一、培養豁達的性格
許多家長隻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習,而忽視了對孩子性格的培養,尤其是豁達性格的培養。有些家長甚至錯誤地認為,孩子的性情是天生而來的,後天培養回天乏力。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心胸狹窄的性格不是天生的,父母和家庭教育對孩子這種性格影響很大,其中過分溺愛是重要原因。過分溺愛孩子的教養方式,表現為大人對孩子無微不至地嗬護,無節製地滿足,無原則地讓步。孩子成了家裏的“太上皇”,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使孩子養成了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在學習上總認為自己應該比別人強,當競爭不過別人時,就嫉妒別人。專製型的教養方式也會使孩子變得心胸狹窄。在專製型家庭中,家長說一不二,獨斷專行,孩子大多唯唯諾諾。但是,長期下去,有的孩子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