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豁達的性格,必須及早糾正孩子的“小氣”行為,鼓勵孩子學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父母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因為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最直接也是最持久的。為孩子樹立模仿的榜樣,是父母的首要任務。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引導孩子把好食物主動拿出來給別人吃、樂意把東西借給鄰居,在這類事情上,家長應表現出慷慨待人的品格。
二、教育孩子學會寬容
家長還要注意培養孩子寬廣的胸懷,使孩子學會容忍別人的錯誤和進步,培養孩子寬容、豁達的美德。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凡事多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將心比心,這樣,慢慢地孩子就會理解他人,消除彼此間的隔閡。寬容大度的美德是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逐漸培養的。首先,家長可以教育孩子珍惜父母的勞動,讓孩子體會父母的辛苦,學會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平時在家裏、學校或公共場所,孩子也會碰到許多令人不快的情況,如同學弄壞了自己的東西,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上被人踩了一腳等類似的事,這時,家長要引導孩子諒解對方,而不是不依不饒、以牙還牙。家長在自己做到心胸寬廣的基礎上,還可以找一些為人寬容大度的曆史典故來講給孩子聽,使孩子從中受到啟發。當孩子與夥伴發生矛盾的時候,家長不要不問青紅皂白就去訓斥孩子,而應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教育孩子主動去找對方化解矛盾,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別人。
三、教育孩子在溝通中解除狹隘心理
教育孩子學會與人溝通。孩子在人際溝通中,可以漸漸消除對他人和周圍環境的敵意和不信任感,學會互相包容,經常會提醒自己不要陷於“敵對心理”的漩渦中;懂得隻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尊重的基本道理;學會對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說感謝的話,而不會隻是不痛不癢地說一聲“謝謝”,更不會不理不睬;學會對認識的所有人微笑;學會在生活中忍讓和有耐心。生活在複雜的大千世界中,衝突糾紛和摩擦是難免的,這時必須忍讓和克製,不能讓敵對的怒火燒得自己暈頭轉向。
四、給孩子提供交往機會
孩子心胸狹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從小和同齡人的接觸太少,家長對他處處忍讓,以至於他們從來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因此,家長應多提供機會,讓孩子經常與小夥伴交往。在交往中學會寬容、體諒他人;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養成良好的性格。
必要時,讓孩子體驗一下心胸狹窄的害處。因為總是與人斤斤計較、毫不容人,別人就會害怕或不喜歡與他做朋友。家長要讓孩子認識到不會原諒別人的人,也得不到別人的原諒;如果養成霸道、蠻橫、自私、無情的壞習慣,容易被孤立,今後走向社會就會吃大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