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孩子孤僻等於自我封閉(1 / 2)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代家庭的家居環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許多孩子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因此,許多孩子從小就養成了喜歡關在自己小屋裏做事的習慣,自我意識和獨立性比較強。但令人擔心的是,因為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許多孩子有封閉的傾向,和父母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不肯與人主動講話,很難向別人吐露真心。

請看下麵一個事例:

下課了,孩子們像小鳥一樣快樂地“飛”出教室,三三兩兩地結伴而玩,而超超常常是獨自坐在位置上看著別人愉快地玩耍,偶爾隨著別人的歡快笑聲自個兒也微微一笑,但沒有人過來找他一起玩。有時,從超超的眼神裏也能看到他也想加入同伴們的遊戲中,但他總是很少被他們注意到,當然他自己也不知怎樣才能加入到孩子們中間。

晨間活動被安排在戶外,活動內容是玩球,主要目的是讓幼兒自由結伴練習拋接球。老師讓小朋友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人,一起去試一試。隻有超超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那裏,老師發現了這一情況,走過來親切地拍拍他的肩,鼓勵他和小朋友一起玩,但超超緊張地搖搖頭,撥弄著地上的皮球,瞧瞧老師,看看小朋友,怎麼也不肯加入遊戲……

在這裏,超超就是一個孤僻的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與溫情很重要,如果父母不注重與孩子溝通,孩子便會產生孤獨感。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要注意孩子有沒有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要學會聆聽和促使孩子說話。

有時候,出於自尊心或是別的原因,孩子並不願意或認為沒有必要用語言說出他們的思想感情,但他們又很想讓父母明白他們的意圖,這時,他們就會改用另一種表達方式對父母進行暗示。

細心的父母一定可以發現孩子的這種微妙的變化,弄清孩子沒有明說的思想感情。父母要發覺孩子隱藏在內心的思想感情的微小、微妙的線索,如同在閱讀時注意字裏行間的含義所需要的技巧一樣。

對孩子正處在苦惱時所表現出來的不正常現象要敏感。很多孩子在想要父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的時候,隻是悄悄地說。如果父母不注意聽這不顯著的信號,這種悄悄話將會聽不見。

如果父母的注意不靈敏,就應該試著努力去注意孩子反常的、細微的行為信號。比如,注意孩子衣服、聲調、麵部表情、動作、姿勢等。孩子講話時,除了注意他的無言的行為之外,還要傾聽他所講的字裏行間的意思,想一想孩子希望告訴家長什麼;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來識別或弄清孩子的動機或基本情緒。憑借著父母特有的細致與耐心,做到這些其實是不困難的。

下麵這位家長正是通過生活中的一件細微的事情,開啟了女兒的心扉,值得家長們借鑒。

玲玲是內向、敏感的孩子,平時很“悶”,話也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