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孩子抑鬱就會意氣消沉(1 / 1)

當人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會感到情緒低落,長時間的壓抑會使人處於抑鬱不安的狀態。抑鬱是一種消極的心境狀態,通常的表現是沮喪、悲觀、憂鬱。美國心理健康協會的研究結果表明,盡管抑鬱症通常被認為是困擾成年人的問題,但事實上,這種心理疾病卻影響著美國2.5%的兒童以及高達8.3%的青少年。

抑鬱的顯著特點是情緒低落、鬱鬱寡歡、無精打采,對原來喜歡的事物也會失去興趣,不願和人交往,甚至故意回避熟人;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對自己沒有信心;經常為一點細小的過失或缺點後悔不已。從表麵上看,這些人疲乏倦怠、表情冷漠,整個生活彌漫著灰暗的氣氛。

造成孩子抑鬱的原因很多,主要與課業負擔重、考試壓力大、同學關係緊張和家長們不恰當的管教方式有關。中小學生隻能整天埋頭學習,每天睡眠時間普遍低於6小時;還有的孩子本身就性格內向、孤僻,不善於和別人交流,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而家長、老師又沒能加以引導;很多家長每天忙於工作,半夜才回家,與孩子交流不夠,更沒有時間教導孩子,卻對孩子要求很苛刻,不允許孩子在執行自己的要求時有任何偏差,這種種情況都會造成孩子出現抑鬱心理。

另外,性格內向、文靜、不愛交際、孤僻、多疑、執拗、依賴性強的兒童,常注意事物消極麵很容易產生抑鬱。抑鬱情緒的出現,一般都有心理或精神的促發因素,如父母離異、父母對子女漠不關心、孩子的人際關係不協調、學習成績不良等負麵生活事件,均可能誘發抑鬱情緒。當然,家族遺傳性因素對兒童抑鬱也起一定的作用,據統計,有50%抑鬱兒童的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有抑鬱的傾向。

對於兒童而言,當抑鬱出現時通常表現為身體不舒服,常見為胃腸道症狀,如嘔吐、腹部不適、厭食等;還有一些孩子表現為驚恐、絕望、傷心流淚、不進食、失眠、夜驚、多噩夢等。一般情況下,抑鬱的孩子情感脆弱、動作遲緩,回答別人問話總是含糊其辭,顯得拘謹不安。

一對夫妻離異了,結果對他們的獨生子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傷害。這個孩子現在與他的母親生活在一起,可他非常想念他的父親。在學校,老師注意到,他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變得越來越孤僻;作業中錯誤也在增多,而過去他成績十分優秀。他的母親盡管對此很擔心,但沒有采取措施,直到有一天她發現兒子要上吊自殺,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怎樣預防孩子的抑鬱心理呢?心理學家提出了這樣幾條建議:

一、尊重和平等對待孩子

有的孩子做錯了事或者經曆了幾次失敗,就會出現精神不振的狀態,尤其是具有抑鬱傾向的孩子在這一方麵表現更為突出。如果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父母一定要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的過失和失敗,運用恰當的教育方式,耐心地啟發誘導;絕不能盲目指責,甚至挖苦打擊,否則很容易讓孩子感到壓抑。當孩子不願意參加某類活動時,父母的任務不是催逼他去做或嚇唬他,而是要有意識地引導他避免經曆不幸和傷害。對孩子所擔心的事情,父母要加以科學的解釋,爭取盡早地消除孩子的顧慮。

二、傾聽孩子的心聲

傾聽不僅能真正地了解人,而且對於傾訴者來說,也會釋放內心的壓抑,從而消除顧慮。作為父母,在孩子緊張、不安或者苦悶的時候,不妨試試耐心地傾聽,讓孩子感覺到父母能理解他,在內心產生欣慰之感,進而使緊張情緒得到緩解。在平時,父母也要注意讓家裏形成一種輕鬆的氣氛,父母可以經常講講笑話,說點有趣的事。當然,父母也可以有意地運用一些排除苦惱的技巧,比如當孩子自己不快的時候,可以讓他聽聽優美的音樂,走到室外散散步,向別人說說自己的顧慮等,這些都可以消除鬱悶。如果家長在生活中善於運用各種方法來排除苦惱,那麼當孩子不高興的時候,他也會模仿父母運用一定的方法來緩解不良的情緒。

三、鼓勵孩子參加各類活動

家長應當盡量讓孩子經常同與他年齡相仿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和交談,特別要讓他多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與他人的交往變得積極主動,培養孩子合群的性格。家長可以把孩子的特點告訴老師,讓老師給孩子更多的關注,可以建議老師在課堂上有意向孩子提出他能答得上來的問題,然後在其他同學麵前大大地表揚他,樹立他的自信心,克服孩子在其他小朋友麵前的羞怯和自卑感。當然,父母和老師談話時,一定不能讓孩子看見。抑鬱的孩子一般都很敏感,如果孩子看到了,可能還會有不良的影響。

另外,也可以通過不同的活動培養孩子的膽量,有可能的話,可以讓他離開父母或者離開家,獨自在親朋好友家住一段時間,以鍛煉他獨立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