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孩子羞怯難以交往(1 / 2)

羞怯往往使人在交際場合難於開口。然而,現代社會是一個“毛遂自薦”的社會,即使你堅信自己是一塊金子,期望別人的發現,你也應該先發出金子的光芒。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自己,如果自己不把自己介紹出去,又有多少人會主動來介紹呢?如果不改變羞怯的缺點,縱使你有驚世之才,也有可能被埋沒。

羞怯容易使人喪失進取的機會,失去許多本可以結交得很好的朋友,錯過被賞識的可能性,漏掉展示才華、發揮才能的時機,等等。

孩子羞怯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大多數羞怯的孩子都有學習成績差,不與他人交往,不願與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玩耍的特點。他們逃避課堂討論,不主動發言,不願在公開的場合拋頭露麵;做什麼事情都要父母陪伴,不能單獨外出、怕見陌生的人,在陌生人麵前不知如何應對;說話愛低著頭,聲音比較小;愛臉紅,說話辦事都愛在別人後麵,甚至連笑也不敢先於別人。除此之外,有時羞怯的小孩也會恃強淩弱,表現出驚人的舉動,但在內心深處卻是很羞怯的。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具體地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環境。如果家庭環境不好,定會給孩子造成很多心理障礙。據調查,有羞怯行為的孩子,其父母本身就存在羞怯情緒,在別人麵前說話辦事畏畏縮縮。另外,如果父母對孩子經常打罵、責備,或夫妻離異,對孩子的打擊都是非常大的,這使孩子缺乏依靠,缺乏交流和親情的撫愛。因此,這樣的孩子從小就覺得比別人差,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形成羞怯自卑的性格。

學校環境。孩子的成長,學校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學習成績好的孩子,經常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表揚,人緣也好,孩子在學校表現出很自信。而學習成績差的孩子,往往會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批評、責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害怕、羞怯的情緒,總覺得比別人差,不敢與他人交往,用一種退縮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受傷的心靈。

重大的生活事件。孩子若體弱多病或受過一次重大的心理刺激,如受人欺負、被人打罵、被人恥笑,造成自尊心受損,都可能使其變得易於羞怯。

家長如何使孩子克服羞怯心理呢?

一、設計情境訓練孩子

家長可與孩子共同列出三四種常常使孩子感到羞怯的情形,如在班上發言、與異性同學講話等,坐下來共同研究。

家長可與孩子共同編造一個場景,如:幾個同學商定課後去吃烤肉,孩子很想去,可與其他幾個孩子又不十分親密,怎麼辦?這時,可讓孩子同幾個夥伴一起走,和其中的一位搭訕說:“我想和你們一起去,行嗎?”但事先要想到自己可能被人拒絕,這樣一旦真的被拒絕,也就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