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別讓孩子太自卑(1 / 2)

越越才上學前班,可從開學那天起,他就每天都要媽媽送到教室,幫他把書包放好後,才肯讓媽媽走。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真正的學習也開始了,需要讀拚音、做數學。由於他的接受能力不如其他孩子,每次他隻要有數學不會做了、拚音不會讀了,早上就不肯來學校了。即使媽媽送他到了教室門口,他也哭著鬧著要回家。一天,他媽媽陪著他上了一節英語課,班主任老師看見了,摸摸他的頭,問:“呀!今天媽媽來聽我們的小越越上課嗎?我們的小越越可是非常認真的哦!”說著就拿出前幾天他的讀書情況表給他媽媽看,上麵全都是五角星。聽著班主任老師的話,越越嘴角邊露出微笑,終於肯讓媽媽回家了。

越越的變化,反映了一個孩子從自卑到自信的過程。自卑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來源於心理學上的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表現為對自己能力和品質偏低的評價。自卑的人常常膽小、怯懦、孤獨、沉默,不喜歡交際,缺乏朋友,活動能力差,進取心不強,更多地考慮自我,對人不夠熱情,經常回避群體活動,缺乏自信心。

自卑的孩子一旦學習成績不好或下降,則處處貶低自己、孤立自己,不願與人交往,總感覺別人看不起自己;過於壓抑自己,悲觀、失望,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封閉自己,在自己的小天地裏自受煎熬;情緒低落、抑鬱,還伴有焦慮、失眠等。

青少年階段,正是孩子學習功課、掌握知識的重要時期,如果此階段孩子產生自卑感,那麼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克服自卑感。

孩子自卑感的產生,不外乎以下兩個原因:一是由於目標定得過高連遭挫折的打擊;二是與他人相比在某些方麵存在劣勢,以致造成不良的自我暗示等。如何幫助孩子擺脫自卑的陰影,樹立自尊和自信,專家提出幾個簡單易行又行之有效的辦法:

一、尊重自己的孩子

孩子自信心的形成與他們的父母有密切的關係,父母需要尊重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任何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而自尊、被人尊重,是產生自信心的第一心理動力。孩子的自信首先來自自尊,一個沒有自尊的孩子是不可能有自信的。尊重孩子不分時間和地點,也不分孩子是優點多還是缺點多。如果爸爸媽媽在孩子有成績時就尊重他,在出現問題時就責怪他,任意褒貶,這就做錯了;爸爸媽媽不妨用心理換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點、錯誤時,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平等的人,有意識地讓孩子參與一些家庭的事務,與孩子討論一些家庭中的事情,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能力和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信任。

尊重孩子,就不能對孩子說有辱人格、有傷自尊的語言。父母千萬不要經常對孩子說:“你真沒出息!”“小孩子懂什麼!”“大人的事,小孩子知道什麼?”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無法獲得家長的信任,從而無法獲得自信。尊重孩子,尤其不能隨意辱罵、懲罰和毆打孩子,辱罵、懲罰和毆打是最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請家長記住,千萬不要為了自己的尊嚴,傷害孩子的自尊。